1、基本知识
贲门:食管与胃连接处;幽门:胃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
胃粘膜分层:粘膜层、粘膜下层、基层、浆膜层。
胃窦:胃大弯和胃小弯交界处形成胃切角,胃切角水平线到幽门部位即胃窦。
胃酸:成分盐酸,具有高腐蚀性,由胃窦壁细胞分泌。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空腹时为20~ml,超过ml提示胃酸分泌增多。
胃酸分泌过多,会出现烧心反酸症状(本位症状),
还会有头晕、腹泻、失眠症状(全身)症状。
2、胃酸分泌过多如何解决?
a酸碱中和类药:如氢氧化铝、碳酸铝镁片等
特点:见效快,有效但无法治愈,副作用明显(上火、头晕、智力下降、健忘、失眠)。
b.抑制胃酸分泌类:如替丁类、拉唑类。
替丁类:副作用过大(男性杀精,易造成不孕不育;老年人会造成钙流失,需要同时加倍补钙;同时会有恶心失眠不良反应)
拉唑类:离子泵抑制剂,抑制细胞分泌胃酸,增加细胞外胃酸反向逆流回细胞内,进而减少胃酸量。
3、胃炎分类: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分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
急性胃炎:
病理:短时间的食物或药物中毒、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
症状:腹痛、腹泻、发烧、甚至中毒休克等
原则:一般对症治疗,严重的住院综合治疗。
a.浅表性胃炎:
病理:损害发生在1层-粘膜层、胃粘膜水肿充血,但完整无破损。
症状:消化不良,偶见反酸,轻微胀痛。
原则:消炎药+对症药
b.糜烂性胃炎:
病理:损害发生在2-3层(粘膜下层和肌层),粘膜层破损。
属于继发性,95%有炎症感染。
症状:疼痛为主,拌蒜反酸、胃胀。
原则:消炎药+修复胃黏膜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对症治疗。
c.胃溃疡:
病理:糜烂面大于2cm,损害发生在3-4层,继发性。影响铁离子的吸收,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一般出现贫血症状。
贫血判断:手指甲按压发白、眼睑内侧发白,面色苍白。补铁+营养。
症状:疼痛加剧、烧心反酸为主,伴随胃胀、消化不良、贫血、失眠。
原则:消炎药+修复胃黏膜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对症药+并发症药。
d.萎缩性胃炎:
病理:俗称缺酸性胃炎,继发性,6.5%癌变。
症状:全身瘦削、体重减轻很快;不想吃饭、长期胃胀;全身伴随头晕失眠乏力,贫血、便秘等症状。中老年、重体力劳动者、长期营养不良者多发。
原则:消炎药+胃粘膜保护药+对症药+防止癌变药+并发症
4、如何区分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饭前疼,青壮年容易得病。抓紧吃点饼干喝点睡可缓解。
胃溃疡:饭后疼,中老年人易得病。三个月以上会合并肠炎发生,要询问大便是否正常。如出现大便溏稀,需要联合治疗肠炎。
5、中医脾胃不和和肝胃不和如何区分?
肝胃不和:口臭,舌苔黄腻,腹胀消化不良,烧心反酸,大便干燥。双姜胃痛丸主治肝胃不和。
脾胃不合:舌苔白薄,大便溏稀,大便前干后稀必定脾虚。健胃消炎颗粒主治脾胃不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