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癌症在发病早期,总是想方设法躲起来不让人发现,而在所有癌症中,“躲猫猫”实力最强的当属胰腺癌。正因为早期发现和诊断非常困难,且病死率极高,胰腺癌是真正意义上的“癌中之王”。
胰腺癌之所以隐匿性极强,首先与它的位置有关。胰腺是腹部深处一个不怎么“打眼”的小器官,它“隐居”在腹膜后,不易察觉。其次,胰腺癌的症状也缺乏特异性。
除了隐匿性强外,胰腺癌发展迅速,预后也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5%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而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最重要方法,在无任何症状时发现才能极大地提升治疗效果。如此一来,早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哪些人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筛查呢?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40岁,右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糖尿病患者;
4、慢性胰腺炎患者;
5、吸烟、大量饮酒者;
6、肥胖者。
以上人群,应至少每年,甚至每半年,进行一次相关的检查项目(譬如彩超等)来筛查胰腺癌。
胰腺癌的3大异常胰腺癌的早期一半多无症状,有症状也不是很明显,极其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医生根据胰癌病人的早期症状表现,总结出了几点异常症状。
1、中上腹不适、恶心、食欲不振
由于这些症状比不是很典型,常常被人认为是肠胃炎、胆囊炎、肾结石等其他疾病,患者稍微不注意,就延误了治疗。
2、粪呈陶白色
若胰腺肿瘤发生在胰腺的头部,早期可会出现皮肤黄染且迅速加深,患者的粪便会呈陶白色,与正常的颜色有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皮肤可能还会伴随瘙痒的不良症状。血清胆红素指标会明显升高。
3、腹部钝痛或隐痛、体重明显下降
如若出现腹部的钝痛或隐痛,且与饮食无关时,则可是肿瘤发生在胰体、胰尾部。
绝大多数的胰腺患者体重都会迅速下降,一方面和肿瘤消耗有关,另一方面是进食少了,且胰液分泌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继发性糖尿病。
80%以上的患者因为以上病症反复出现,疼痛难以忍受就诊时,大多已至中晚期。此时已失去最佳的治疗期,存活的几率也是凤毛麟角。
因此,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是有益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注意。突然出现不典型的胃肠症状,短期
用药不见好转,或出现无诱因的腰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或伴消瘦时,应警惕是否胰腺出了状况。
如何预防胰腺癌?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显示,不良生活方式和性格或许与其发病多少有一定关系。
要防范胰腺炎,必须先要管住嘴,均衡饮食,少吃高糖、高脂和油炸的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不暴饮暴食,尽早戒烟,限量饮酒;
其次要迈开腿,多运动;
再者,控制好体重和血糖,积极治疗糖尿病和胰腺炎。此外,拥有良好的心态,也是防癌抗病的一大利器。
健康6分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