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与霰粒肿
麦粒肿麦粒肿,又叫睑腺炎,也就是我们民间俗称针眼,早些年代,小孩长了针眼,大人一般会哄骗说,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当然,这只是玩笑,事实上就属于麦粒肿。
麦粒肿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肿胀局限,硬结,剧烈疼痛及压痛,结膜面局限性充血,2-3天成脓,溃破后痛减,炎症消退,可能伴有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
根据发生的位置,麦粒肿可以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
内麦粒肿:波及眼皮睑板里的睑板腺,肿胀区较大,有硬结、疼痛。可能在眼皮里破口排脓,也可能在皮肤表面破口(可能造成疤痕)。
外麦粒肿:累及睫毛根部的眼睑皮脂腺,范围小,而且就在皮肤表浅,所以称之为外麦粒肿。炎症也主要就在睫毛附近。也有硬结,痛感明显。软化后破口排脓。
霰粒肿霰粒肿,即睑板腺囊肿,睑板腺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脂类物质在眼睑腺体内积存,挤压临近组织并引发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通常有一纤维结缔组织包囊。
多发于青少年或中年人,该年龄阶段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所致。
典型表现:是睑板上可触及韧性肿块,位于皮下,距离睑缘5mm以内,不红不痛,表面皮肤隆起,相应结膜面局限性暗红色或紫红色充血。
如何区别
两者主要区别是:
专业术语太强烈了大家也看不懂,就简单解释一下霰粒肿没有压痛感,没有明显的不适,患儿经常是偶然发现眼皮处有包块,不痛不痒,有时结膜面可发现肉芽组织。
麦粒肿则表现得来势汹汹,多数一开始就有眼红眼肿,眼皮一碰就痛。甚至有脓液流出,严重的还会有发热表现。
预防措施
预防大于治疗,这也是我们田派儿推秉承的观念。
1、防止眼睛疲劳
如果长时间用眼疲劳也会引发麦粒肿,当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或看书时,应提醒他适度进行放松,眼睛干涩的时候也不要去用手揉,应该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擦拭。
2、单独使用一条毛巾
预防麦粒肿的关键,就是防止多人共用一条毛巾。毛巾属于每天必备的清洁用具,应该专人专用,定期还要进行严格消毒。如果许多人使用一条毛巾,脸上的油脂和其他分泌物容易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如何交给其他人用的话,可想而知就会引发麦粒肿。
3、游泳以后要进行眼睛消毒
孩子大多喜水,在夏季时家长会带着孩子去公共泳池游泳,享受清凉,消暑解热。但与此同时,也给麦粒肿的产生埋下了隐患。游泳时要预防麦粒肿,关键在于游泳后滴几滴医生提供的消毒眼药水,这样就可以把细菌和病毒统统赶走。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