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历城区张家圈村,村民们说,悲剧发生在前天晚上。
“孩子是一岁男孩,当时就不行了。”
“他们不住在这里,在遥墙住,爸爸是老师,妈妈打工,当时没有人看着吗?不知道啊。”
村民们说,死亡的孩子是二胎,一家四口都住在遥墙的家里,基本上不怎么回村里居住。在村里,记者见到了孩子的一位家属。他向我们介绍了事发的经过。
“刚刚离开五分钟,洗澡呢,然后就发现了。
怎么发现吃的橡皮泥呢,嘴里还有,鼓鼓囊囊的。”
图片来源网络
家属说,发现孩子异常,一家人也都吓坏了!医院,但是仍没有抢救过来。昨天孩子刚过一周岁的生日,孩子的突然离世,对父母的打击很大。
医院的医生介绍说,孩子很有可能因为吞食的橡皮泥呛进了气管引起窒息死亡的。儿童吞入异物的情况一般分为三大类: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胃肠道异物。其中,气道异物卡在喉管或支气管处最危险。
那么家长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如果万一发生了,该怎么及时处理呢?
延伸阅读家中这10样东西最危险
家长们看看你家有没有
这些物品真得放好了
儿童吞入异物“十大杀手”排行榜
1、花生
2、瓜子
3、硬币
4、笔头笔帽
5、鸡骨头和鱼刺
6、钮扣
7、拉链
8、吊坠
9、电池
10、发卡
儿童吞入异物的情况一般分为三大类: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胃肠道异物。其中,气道异物卡在喉管或支气管处最危险。
家长们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判断: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暗发紫等症状。
异物卡到喉咙怎么办?
儿科医生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护,同时也要学会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遭遇异物卡喉时,“海姆立克急救法”可救命:
①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
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②应用于急救成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③用于自救
可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异物进入鼻腔怎么办?
异物进入鼻腔,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在孩子1岁半到2岁半期间,他们可能会把异物如豆类、钮扣、珠子、蜡笔、海绵等塞入鼻腔。
家长不要紧张急躁,更不能训斥和打骂孩子,以免孩子惊慌哭闹将异物吸入下呼吸道,形成呼吸道异物的严重后果。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强行取出异物,以免损伤鼻腔或形成呼吸道异物,应劝阻孩子哭闹,改用口腔呼吸,医院治疗。
异物进入眼睛怎么办?
眼睛里一旦进入异物会很难受,这些很小的物质往往贴附在眼球表面或藏于眼睑内,产生不同的磨痛、刺激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1.制止宝宝揉眼睛
眼睛里进了东西,宝宝自然会觉得不舒服,本能的反应就是用手去揉,这样做伤害反而更大。如果宝宝要揉眼睛,妈妈首先要制止他。
2.准备好凉开水给宝宝冲洗眼睛
准备一碗干净的凉开水(经煮沸后又放凉了的水)或者矿泉水,再准备一只干净的汤勺。让宝宝抬头,帮宝宝撑开上下眼睑,用汤匙盛水来冲洗眼睛。一定要将宝宝的头倾向进入异物的眼睛的那一面,即左眼进入异物就向左面倾斜,慢慢用水冲洗眼睛约5分钟。
3.让宝宝闭一会儿眼
等宝宝感觉稍微舒服点了,可以让他试着闭起眼睛,让眼泪自然流出。
异物进入耳朵怎么办?
蚊子、苍蝇、豆子、小沙粒、小钉子、小石子、小玩具等都可能进入耳朵。大多数耳道的异物,往往给人体造成不适感不是很强烈,这也容易被孩子忽略。时间久了,孩子便习惯了这类异物的存在,为异物损伤耳朵埋下隐患。
家长最好不要自行掏取异物,去医院找医生是最佳措施。因为人的外耳道是S形的,内部有狭窄区域,若自取方法不当,一方面可能把异物尤其是球形异物越捅越深,另一方面容易引起外耳道炎。当情况不复杂时,下面的几种不使用器械、不损伤耳道的方法可以在家尝试。
1.如果昆虫进入耳朵
利用亮光让昆虫爬出来。利用昆虫的向光性,将宝宝的耳朵对着台灯或者用手电筒照射,昆虫就会向着有亮光的地方爬出来。
利用油质液体引昆虫爬出来。在宝宝的耳道内滴入几滴橄榄油或婴儿油等油质液体,以隔绝空气,使昆虫窒息死亡,然后将耳朵朝下,让昆虫随液体流出耳朵。如果未能流出,医院诊治。
2.如果硬物进入耳朵
应使进入异物的一侧耳朵朝下,依靠万有引力让异物自行滑出。如果异物没有滑出,千万不要用尖锐物帮宝宝掏挖耳朵,医院就医。
若孩子耳朵若进了豆类等,千万不要用水冲洗,因为豆类遇水膨胀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发炎和感染,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
最好的抢救方法是预防
不少家长或许感到委屈了:“杀手”很多,防不胜防!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一.是要经常叮嘱教育宝宝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鼻内、眼睛内,也不要将小东西放在身边;
二.是在玩玩具前,要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
三.要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让孩子食用;
四.是在进食时应避免嬉笑、讲话、打闹或行走、跑步。
小编提醒
千万不要轻信民间偏方
试图让异物自行排出
否则很可能伤到血管甚至危及生命
从而引发更大的危险
来源:济南都市频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