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口苦:独证。胆汁反流,胆红素升高(比基础胆红素高)咽干:太阳在头,少阳在喉,阳明在胃。继发细菌感染。“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是少阳独证,唯见口苦即是少阳病,一定可以用黄苓。口苦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胆汁反流,如果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晚上睡觉躺平后,胆汁反流会刺激舌根,早上少阳当令,所以这种口苦是晨起明显;第二,胆红素升高,黄痘的患者都口苦;第三,胆红素升高而没有黄痘的,人体的胆红素含量差异很大,大部分人的胆红素很低,但只要胆红素升高就有口苦,并不一定达到西医诊断黄痘的标准,胆红素比自己基础胆红素水平升高就会出现口苦,还是少阳病,所以它是少阳病的一个独证。但少阳病的独证不一定要用小柴胡汤,茵陈蒿汤也可用于少阳病,因为有茵陈;茵陈五苓散也可见少阳病,因为有茵陈;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姜汤都可以……不见得少阳病就一定要用小柴胡汤。还有一个独证是咽干,“太阳在头,少阳在喉,阳明在胃”,太阳病表现为头疼、流清鼻涕等少阳病表现为咽喉干燥,咽喉疼;阳明在胃,指的是胃家,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所以经常表现为“汗出而喘,无大热”,“胃家实是也”。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谚语属胃,胃和则愈,传阳明腑实故也。弦脉:浮在太阳,大在阳明,弦在少阳。血管张力:弦、细、有力,肾素-血管紧张素活化。“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这条讲少阳病特殊的脉。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说的是三焦为液道,渴是小柴胡汤的一个或然证,用完柴胡汤不应该渴,反而觉得渴的这是阳明病的特点,人,是传阳明了,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服完柴胡汤之后,所以这个口渴是化燥转阳明。少阳三焦是为液道,
“渴者属阳明”,叫作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应该不渴。这是脉证提纲的补充条文。六经为病的脉证提纲下有补充条文,补充条文亦需了解。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下则悸而惊。“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两耳无所闻,这个就合并少阳。如果是一耳无所闻,多是耳局部病变;两耳无所闻,往往是全身病变。患者耳鸣首先问是单侧还是双侧,判断是全身还是局部的病变。因为感冒后,经常会合并咽鼓管炎,会导致重听、觉得耳不通、耳痛,这些都常见。目赤,只要见到眼睛红就可清少阳热,首先考虑两个药:黄苓配菊花,在上焦把柴胡换成菊花,40克菊花、10克黄苓,基本方就确定了;如果有寒,就加桂枝、干姜、人参等:如果有阴虚,就加生地、熟地、芍药、山茱萸,就是杞菊地黄丸、侯氏黑散这些方的套路。抓独就是抓住独证,药就敢去,但是还要抓住其他的,用了40克菊花、10克黄苓去清少阳热,不表示这个方就对了,阳虚虚热上浮的还要加附子;气虚的要加干美、人参、桂枝,那就是侯氏黑散的架子;肾阴虚的要加地黄、山药、枣皮之类的,就成了杞菊地黄丸。“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西医查体中的肝脏触诊,摸着是肌紧张的,胁下能够摸着肝脏。还有一个是墨菲征阳性,胆囊穴有压痛感;或者拿手去捶他的肝区、脾区,比较一下看肝区有没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