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可以说是“各司其职”,每一个都是生命运转的重要角色,但其中也有一些颇具争议的人体部位,被认为对人体来说已经是毫无意义,比如以前食草时期用来消化粗纤维的阑尾,以及并具备任何功能作用的肚脐眼。尤其是肚脐眼,不仅“没用”而且还容易藏“泥”。
肚脐里的“泥”到底是什么?
肚脐眼是人体上一个特殊的部位,肚脐对于身体是否存在“作用”也颇具争议,有人觉得肚脐是一个对身体运行不具备任何“作用”的部位,而有的人则认为肚脐对内脏器官有着重要影响,表示如果肚脐受凉的话,就容易引起肠胃疾病。
人的肚脐眼由于特殊的形状,是属于一个凹陷的窝,并且这个窝的内壁还存在褶皱,因此不仅容易“藏污纳垢”,并且不容易清洗。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明明大多数时候肚脐眼都是包裹在衣物之内,相信不少人在小时候都好奇过,肚脐眼里面的黑泥究竟是怎么形成,其中的泥是怎么跑进去的呢?而里面的泥到底是什么东西?
很多人都知道,人类在胎儿时期的营养,都是通过脐带供给,由此可见脐带的重大作用,也由此证明肚脐眼并非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一个人体部位。而在新生儿出生之时需要剪断脐带,之后形成了肚脐眼,为了进一步研究肚脐眼以及其中的“泥”,科学家还就此展开了相关的实验。
显微镜下的肚脐“泥”究竟是怎样?
肚脐眼中的那些看起来像是“泥”的物质并非真的泥,而是肚脐眼中皮肤脱落的皮屑混合着汗液、贴身衣物的纤维等杂物时形成的“泥状物”。此前,有科学家对60位志愿者进行肚脐眼中的“泥垢”进行采集,并且在倍的显微镜之下进行观察。
科学家们发现,从肚脐眼中采集的黑泥,大多数是呈现半透明的颜色,有点类似人体头部的头皮屑。而当继续将显微镜放大到倍的时候,又能够清晰地看到黑泥当中存在类似细长的黑线物体。而当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将采集的黑泥在显微镜下放大到倍的时候,发现在黑泥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细菌正在里面非常活跃的活跃着。
看到这一幕,简直令人头皮发麻太过酸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人的肚脐眼黑泥中细菌高达67种,数量更是高达万个左右。而向来以细菌数量之多“称霸武林”的马桶细菌,在肚脐眼黑泥面前也逊色不少,黑泥中的细菌是马桶菌的倍之多。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也是背脊发凉,原来肚脐眼中所隐藏的细菌数量竟然是如此惊人,看到比马桶菌还多的时候更是忍不出想要狠狠地清洁一番。生活当中也经常看到,很多人对于肚脐眼当中的泥非常忌惮,并且觉得如果不清洗干净就很容易变成细菌的聚集体,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很多人对于清洁肚脐眼中的“泥”是无比积极。
肚脐眼中的“泥”能否抠掉?
实际上,肚脐眼当中的那层“泥”,是身体新陈代谢的一种正常现象,皮质层的不断脱落和更新。这些泥垢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威胁,甚至那些泥垢还能够与一些细菌达成平衡相处的状态。就如人体的肠道内也有菌群,并且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对人体不仅没有害处,而且还有好处。
说到肚脐眼里的泥,相信很多人都做过同一件事,那就是徒手抠过。很多人在看到肚脐眼中的污垢后,经常会选择用手去抠肚脐眼,大多数时候手法特别残暴,甚至为了能够更加彻底地清除肚脐眼内的泥垢还掰扯里面的褶皱。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喜欢“徒手抠泥”的习惯最好还是改掉的好,因为肚脐眼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一个没有作用的部位,但如果受伤却能够给身体造成莫大的伤害。肚脐眼内壁皮肤不仅很薄,而且也很敏感,如果经常用手指抠掉泥垢的话,很容易造成内部皮肤组织损伤,也容易因此引起感染,最常见的就是脐炎。
脐炎是一种非常难缠的病,并且不仅仅会发生在新生儿由于脐带脱落不全才会患,成年人如果经常徒手且过度清洁肚脐眼当中的泥垢,也会由于对皮层造成损伤、感染之后发炎。并且,由于肚脐眼的特殊构造,是一个凹陷的窝,并且洗澡时容易里面积水,导致炎症一直存在很难痊愈。
肚脐眼处于健康状态的时候,分泌物在正常范围内是比较少,不会造成肚脐眼的负担,毕竟也没有人肚脐眼中的泥垢多到“满了”,泥垢的量都是保持在一定范围,既能够保护肚脐眼的褶皱,也不会造成卫生负担。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肚脐眼分泌物增多,并且肚脐眼中潮湿、流脓、有臭味,都是脐炎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因此,徒手抠掉肚脐眼的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对于肚脐眼当中泥垢的清洁,应该是使用棉签沾湿之后轻轻擦拭清洁,适当地进行消毒。过度清洁,或者暴力清洁,都容易造成个人健康问题。
很显然地,对于肚脐眼的日常护理需要讲究方法,除了清洁得当,另外,在洗完澡之后,如果肚脐眼当中积水较多时,也应该及时擦干,因为过度潮湿也是细菌滋生的有利环境。毕竟对于人体很多器官的菌群都是需要处于数量平衡时才是健康状态,一旦某种菌群数量超量,就容易引起相关疾病,就如肠胃当中的细菌,坏的细菌数量增多时,就容易引起肠胃疾病,肚脐眼黑泥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