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利什曼原蟲病是由利什曼原蟲屬的寄生性原蟲導致的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病,其中最重要的一種病原體就是嬰兒利什曼原蟲(也有人叫恰氏利什曼原蟲),這是在地中海沿岸國家、部分亞洲國家和美洲中部及南部國家犬利什曼原蟲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本文中大部分內容均針對嬰兒利什曼原蟲導致的犬寄生蟲病。在美洲中部及南部,也有發現其他種的利什曼原蟲(比如巴西利什曼原蟲)感染犬只的案例。
?該病的臨床表現很複雜,當犬只被感染時,病程通常受好幾種因素影響,尤其是個體的基因背景和免疫應答能力。
?正因如此,對於亞臨床感染和臨床感染的鑒別是十分重要的。
?在易感動物中,感染可以蔓延至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如皮膚、淋巴器官、造血器官)。
?在疾病晚期,各個器官和系統(比如雙側腎臟、肝臟、雙眼、關節、胃腸道)均有可能受到牽連。
?多系統病變的複雜性會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挑戰。
地域分佈
?犬利什曼原蟲在一些區域呈地方性流行,包括亞洲的部分地區、歐洲南部、非洲北部和美洲中部及南部。有資料表明這些區域還在擴大。
?美國曾經一度根除了此病,但是年有一次該病在獵狐犬中暴發,現在在多個州均有報導犬利什曼原蟲病。
?此病在美國還沒有被證明可以通過蟲媒傳播,反而是垂直傳播更有可能。在美洲中部和南部,也有其他種的利什曼原蟲感染犬的報導。
?非疾病流行國家也偶見利什曼原蟲病例,這些患犬都曾去過該病的流行區。
疫区分布图,图片来源:MapcourtesyofCABI,.Leishmaniosis[originaltextbyG.Baneth].In:InvasiveSpeciesCompendium.Wallingford,UK:CABInternational.cabi.org/isc.
流行情況
?在流行區域,感染率可達50%以上,血清陽性率為20%左右,但是表現為臨床疾病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一般是1%~5%)。
?美國的易感犬種大約有5%的流行率,但是某些犬舍的感染率和血清陽性率都呈增高趨勢。
流行病學特徵
?所有犬種均可發病,不分年齡或性別。
?某些犬種(比如德國牧羊犬、拳師犬、羅威那犬)為易感犬種。有些地中海犬種(比如伊比莎獵犬)對該病有一定程度的抵抗性。
?在美國,大多數患犬有外出旅行史或者品種起源於該病的流行地區(比如科西嘉犬,獵狐犬,義大利史必諾犬,那不勒斯獒,伯瑞犬)。
?症狀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1~4歲的青年犬和7歲以上的老年犬。
?青年組多為遺傳背景為易感型犬種或者幼犬期存在免疫抑制(營養不良或者之前感染過其他病原體)。
?老年組多與併發疾病或者免疫機能衰退有關。
病因與風險
?在有些地方,利什曼原蟲需要兩種宿主來完成生活史:
?白蛉屬白蛉作為中間宿主(載體),傳播有鞭毛的細胞外前鞭毛體型
?哺乳動物作為終末宿主,利什曼原蟲在細胞內發育成無鞭毛體型。
因此傍晚和夜間感染的風險最大(也是白蛉活動最頻繁的時候)。
?在歐洲,季節性活動的(從早春到秋末)白蛉屬白蛉是傳播媒介。而在美洲中部及南部,該疾病可由羅蛉屬白蛉全年傳播。
?也有文獻曾描述該病的非白蛉傳播途徑,但是對於利什曼原蟲的自然史和流行病學的意義尚未闡明。
?已經證明的傳播途徑包括攜帶病原體患犬的血液產品的輸血、垂直傳播和交配傳播。
近期有資料表明美國垂直傳播感染的獵狐犬可自然發病。
病理生理學特點
?免疫應答在利什曼原蟲病的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
?在許多犬身上,有效的細胞免疫應答(輔助性T細胞1驅動)能夠控制感染並不表現臨床症狀(有抵抗力的犬只)。
?相比之下,產生體液免疫(輔助性T細胞1驅動)的犬能產生大量的無效抗體,但不能控制感染;這些患犬會出現臨床症狀和損傷。
因此,這些動物最主要的病理機制源於多系統肉芽腫性炎症以及免疫介導性損傷(腎小球腎炎、葡萄膜炎、關節炎、脈管炎)。
诊断
病史
?在疾病流行區,生活方式(戶外活動)對於診斷很重要。
?在非疾病流行區,要著重調查犬去過什麼地區、交配記錄以及血統起源。
?在很多利什曼原蟲病例中都有慢性淋巴細胞增多的病史。
体格检查
?應該對疑似患有該病的犬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尤其要注意淋巴器官、皮膚和粘膜以及眼睛(建議進行眼科學檢查)的檢查。患犬通常會同時出現包括全身症狀、皮膚疾病、眼科疾病或其他常見臨床表現中的混合情況。
?全身症狀:精神沉鬱、食欲改變、體重下降(疾病晚期可出現惡病質和肌肉萎縮)、全身體表淋巴結腫大、脾腫大、煩渴多尿、嘔吐和腹瀉。
?皮膚疾病:無瘙癢的剝脫性皮炎伴有脫毛或無脫毛、主要出現在皮膚黏膜交界處的糜爛性潰瘍性皮炎、結節性或丘疹性皮炎、膿包性皮炎、爪甲彎曲增厚。
?眼科疾病:一般性或乾燥性角膜結膜炎、瞼緣炎、前葡萄膜炎/眼內炎。
?其他疾病:跛行(侵蝕性或非侵蝕性多發關節炎、骨髓炎)、鼻出血、黏膜損傷(口腔、生殖道)、肌炎和多發性肌炎、萎縮性咀嚼肌炎、皮膚和全身性脈管炎。
確診
?犬利什曼原蟲病的確診是基於特徵性的臨床表現、臨床病理學檢查以及/或明確的血清學檢測陽性(IFA檢測,ELISA)等諸多因素。
?優先推薦血清學檢測,因為抗體滴度可以反映感染的嚴重程度。
?病變組織進行取樣,通過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發現無鞭毛體也可以確診。
其他診斷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組織樣本中的利什曼原蟲DNA可獲得敏感性和特異性的診斷。
?PCR檢測可檢測血液、組織或組織病理學標本的DNA。
?對於直接檢測被感染的組織,基於動基體DNA的檢測敏感性最高。
?PCR技術對於非疾病流行國家的疾病診斷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寄生蟲存在的唯一證據。
?即時PCR可以對感染犬組織樣本中的利什曼原蟲定量檢測,這對於確診和病情監控都很重要。動物寄生蟲數量上升往往意味著更嚴重的臨床症狀。
?PCR檢測的結果應該結合臨床病理學和血清學評估的結果共同解讀。疾病流行區常見感染但不發病的情況。
?犬利什曼原蟲病常常與其他疾病有關,或者是某些疾病的後果。
?任何臨床表現或臨床病理學異常都應該仔細分析其原因。在疾病流行區定居數年以上卻沒有臨床症狀的老年犬,值得進行更細緻的檢查和分析。
鑒別診斷
?由於臨床症狀千奇百怪,不同獸醫的診斷可能會有很大出入。
?犬利什曼原蟲病的症狀可以與任何犬病的症狀重合。對於有彌散性結痂性皮膚病且伴有體重下降,虛弱無力的病例,應該把利什曼原蟲病納入鑒別診斷的考慮。
?尤其是獵狐犬和其雜交品種,以及生活或曾經生活在疾病流行區域的犬,利什曼原蟲病在鑒別診斷的清單上排名應該更靠前。
?出現以下病症的病例應該考慮與利什曼原蟲有關,這些病症包括脾腫大、肝臟腫大、肌肉萎縮、臉部掉毛、關節疼痛腫脹、淺表淋巴結腫大、前葡萄膜炎、眼瞼水腫、角膜結膜炎、瞼緣炎、全眼球炎、多飲多尿、多食、鼻出血、黑糞或腹瀉。
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血常規:輕度到中度非再生性貧血,白細胞增多或白細胞減少,血小板病或血小板減少。
?血清生化:腎性氮質血症、肝酶升高、C反應蛋白和其他急性期反應蛋白指標升高。
?蛋白電泳:多克隆β和/或γ球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
?第二期止血功能受損和纖維蛋白溶解。
?尿檢:輕度到重度蛋白尿。
?淋巴結細胞學檢查:與淋巴組織增生的表現一致。約有30%的病例可見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
?骨髓細胞學檢查:有反應性;有30%~50%的病例可見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
?腹部超聲:常見脾臟腫大,偶見肝臟腫大。
治療
?大部分病例不需要住院。
?出現腎臟病變的需要住院進行輸液和支援療法。
?在有些國家(比如巴西),患有該病的犬將直接被安樂死,公共衛生部門不允許獸醫對這類患犬進行治療。而在其他一些國家,治療人類利什曼原蟲病的藥物不允許用於犬。我們建議在治療之前向公共衛生部門諮詢相關事宜。
用藥
?銻劑(葡甲胺銻酸鹽)或米替福新與別嘌呤醇合用是很好的用藥方案。
?當然在有些國家可能無法獲得這些藥物。在美國,去疾病控制中心可以獲取這種藥。銻劑或米替福新的通常要用4周,而別嘌呤醇則至少需用藥6個月。
?對於病情較輕的或者無症狀的血清陽性患犬,多潘立酮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如果出現蛋白尿,可以用ACE(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性藥物(比如貝那普利)。
?眼部病變(角膜結膜炎、葡萄膜炎)需要有針對性的眼科治療。
葡甲胺銻酸鹽
?驅蟲藥物。推薦劑量為mg/kg,皮下注射,一天一次,持續最少4周。若病情復發,重複此劑量給藥。副作用包括嗜睡和注射部位疼痛。
米替福新
?一種烷基磷酸酯,對利什曼原蟲屬的寄生蟲有毒性。推薦劑量為2mg/kg,每日口服一次,至少用藥4周。復發病例重複此劑量給藥。服藥後有可能嘔吐。
別嘌呤醇
?一種治療寄生蟲病的藥物。按10mg/kg的劑量與前兩種藥物之一合用,一天一次,每日總用藥量不超過mg。不良反應有可能導致嚴重的黃嘌呤尿石症,所以應該定期尿檢。由於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此藥不可與硫唑嘌呤同時使用。
多潘立酮
?一種免疫調節或免疫增強藥物。按0.5mg/kg劑量每日給藥一次,持續1個月。可以每3~4個月重複一次療程以防止復發。
營養支持
?營養品質高的飲食有助於免疫系統控制感染和臨床症狀。
客戶教育
?應該告知主人犬利什曼原蟲病是人畜共患病,而且犬是主要病原體攜帶者。
?被感染犬直接傳染給人類極其罕見。美國曾報導過本土的皮膚型利什曼原蟲病例,但目前未發現本土的內臟型利什曼原蟲病例。
?應告知主人利什曼原蟲病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和終生檢查。
?犬的體外寄生蟲和體內寄生蟲都應給予足夠重視和防治措施。
禁忌症
?在開始利什曼原蟲的針對性治療(銻劑或米替福新)之前應該先治療腎臟疾病。
病例跟蹤
?動物監護:治療結束後的1、3、6個月時都要對犬只的情況進行評估,此後終生都要每半年複查一次。
複查項目包括徹底的全身檢查、血常規、血清生化、尿檢和血清學檢查(半年一次)。即時PCR可以用於診斷復發(樣本含有大量寄生蟲)。
預後
?預後通常謹慎。有嚴重腎臟疾病的患犬預後不良。
預防
?外用殺蟲藥比如溴氰菊酯浸漬的脖圈(5個月更換一次)或外用撲滅司林(3週一次)的保護率達到90%以上。大範圍使用時可以降低疾病的流行率。
?建議對已經感染的犬只使用殺蟲藥,以預防傳染。
?有兩種含有皂角苷的蛋白疫苗可作為輔助預防手段(一種在歐洲,另一種在巴西)。
?這種疫苗是比較安全的,雖然不能形成%的保護力,但是保護力仍然高達約90%(疫苗效力vaccineefficacy在70%~80%之間),每年接種才能維持免疫力。疫苗反應效率很高,尤其是小型犬。
?近期有資料表明規律地使用多潘立酮是有預防效果的,但是大範圍的調查研究還未完成。
未來展望
犬利什曼原蟲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未來幾年內可以預見有新的疫苗和藥物投入市場。
全球概況
關於利什曼原蟲的討論很廣泛也很多樣,不同國家的流行病學特點也不同,白蛉傳播媒介也不同,與公眾健康的關聯點也不一樣。有些國家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還存在法律相關問題。
因此,目前無法實現全球統一而全面地討論此疾病,下面儘量列出了有價值的資訊:
?利什曼原蟲可影響除大洋洲外世界各大洲的動物,即使在非流行地區也是一種致命的疾病,所以十分受重視。
?生活在非流行區域但是曾到訪過流行區域的犬只也有發現感染利什曼原蟲的例子。
?一般來說有5%~10%的犬在感染後會表現臨床症狀。
?在南美洲,由於生活水準的限制、分子診斷技術的匱乏以及缺乏關於該病的官方指南,對於利什曼原蟲疾病的診斷存在很多障礙。
?巴西和歐洲有該病的犬用疫苗。
福利來了
按一按美金随便拿!没仼何条件送你50-美元!
按一按美金随便拿!没仼何条件送你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