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皮上长了“小包包”?
有些长辈自视育儿经验丰富,认为这是小问题,涂点消炎药就没事,甚至用手去挤脓点。
医师提醒
眼皮“小包包”的病因有多种,有时可以涂药,有时却需要做手术。
“
眼科教授介绍,眼睑俗称为眼皮,常见的眼睑“小包包”包括麦粒肿、霰粒肿、皮肤的霉菌感染,家长别疏忽大意,医院检查确定病因。
”
01
麦粒肿
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两种,一般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使炎症消退或局限。
麦粒肿也可能出现白色或黄色“脓点”,破溃后流出脓液和血性液体,家长不可自行挤压,不然可导致感染扩散。此时需要手术切开排脓,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形成肉芽组织,包块难以消退。而若为外麦粒肿,皮肤切开排脓的地方会留下疤痕。
02
霰粒肿
霰粒肿则表现为无痛性眼睑包块,所以如果不合并急性感染,一般不易被发现,这种“小包包”也可择期进行手术刮除,与外麦粒肿不同的是,这个手术不会引起皮肤疤痕。
03
皮肤霉菌感染
皮肤的霉菌感染也表现为眼睑的“小包包”,和霰粒肿有点类似,无疼痛感,呈紫红色的炎性结节,逐渐长大,也可能会出现破溃流脓。治疗上就不宜做手术了,患者可口服含碘制剂,如10%的碘化钾溶液或卵磷脂络合碘,包块会逐渐消退。必要时可涂抗霉菌性眼膏。
要预防这些眼部小疾病,专家建议家长注意注意卫生,同时培养孩子形成勤洗手、讲卫生等良好个人习惯,可减少发病几率。
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