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清图解女性人体穴位的详细位置,以及常用穴位在身体方面和皮肤方面的作用与功效。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
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
身体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胸膜炎、乳腺炎;皮肤方面:面色灰白、晦暗无华、口唇苍白、眉眼之间暗青。
3、乳中穴、乳根穴主治
身体方面:产妇乳汁不足,乳腺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4、不容穴、承满穴、梁六穴、关门穴、太乙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肝炎肠炎;皮肤方面:颜面浮肿,面色萎黄、色素沉着、嘴周痤疮、鼻梁晦暗无光泽、眼角外侧色斑。
5、滑肉门、天枢穴主治
身体方面: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便秘、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黑眼圈、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
6、外陵穴、大巨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肠炎,肠痉挛,阑尾炎,肠梗阻、便秘、腹痛,膀胱炎,尿道炎、疝气;皮肤方面:黑头、粉刺、丘疹、痤疮、油脂分泌旺盛。
7、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主治
身体方面: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卵巢机能低下、月经不调、痛经、便秘;皮肤方面:黑眼圈、眼周皮肤晦暗、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
8、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主治
身体方面: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
9、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痛、失眠、胃痉挛、胃炎、腹泄、肠炎、肝炎、消化不良、乳腺炎、痛经、盆腔炎、高血压、贫血、风湿热。
10、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主治
身体方面:阑尾炎、胃肠炎、胃痉挛、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肩周炎、膝关节肿痛
11、丰隆穴、解溪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头痛、高血压、哮喘、胃炎、肝炎、肠炎、阑尾炎、便秘、肩周炎、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
注:表示穴位的“寸”,是用自己(顾客)的手指作尺子测量,被称为“同身寸”。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的纹头距离为1寸;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也是1寸;将食指到小尾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宽度为3寸。
任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分的病症。
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督脉穴位各个位置:
01、长强穴02、腰俞穴03、腰阳关穴04、命门穴05、悬枢穴06、脊中穴07、中枢穴08、筋缩穴09、至阳穴10、灵台穴11、神道穴12、身柱穴13、陶道穴14、大椎穴15、哑门穴16、风府穴17、脑户穴18、强间穴19、后顶穴20、百会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督脉、膀胱经作用:
01、络却、玉枕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02、百会、后顶、强间、脑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03、风府、哑门、大椎、天柱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04、大杼、风门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05、陶道、身柱、神道、肺俞、阙阴俞、心俞、附分、魄户、膏肓、神堂穴主治: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06、灵台、至阳、督俞、膈俞、譩嘻、膈关穴主治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07、筋缩、中枢、肝俞、胆俞、魂门、阳纲穴主治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08、脊中、脾俞、胃俞、意舍、胃仓穴主治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09、悬枢、命门、腰阳关、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肓门、志室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长强、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胞肓、秩边穴主治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股门穴主治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主治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承山、飞扬穴主治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昆仑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怎样寻找穴位和反应点
在前面介绍了一些经络穴位保健的方法,但很多朋友要真正做起来,还是有点不知从何入手。最大的困难,还是怕找不准穴位。其实找穴位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问题,在身体上特定的部位就会变得特别敏感,比如出现轻轻按压就会非常酸胀等等表现,就像是报警器“亮起了红灯”。这便是中医所说的“有诸于内,见诸于外”。而这些特定的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是经络循行部位上,还有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反射点或反射区上(比如足底按摩反射区)。所以,找不到穴位的标准位置没有关系,找到你自己的反应点对您的健康将更有意义。因为这些反应点不但是报警器,而且是调节器,经常保健自己的这些反应点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亚健康,调理体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下面就介绍几种寻找反应点或反应区的方法:首先告诉大家找反应区和反应点的一些简单的方法。1、循经定位,这个是比较专业的一种。比如说拉肚子,就在重点在脾经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或艾灸。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意的记穴位,但还是要知道经络的大体循行部位。如果不知道经络走行怎么办呢?下面再介绍两种更简便的方法:2、脏腑直接对应的体表位置:比如胃痛就在胃部的体表投影或背部投影找寻,腹痛就在腹部的投影区找。举个实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常常在左侧背部心脏投影区的位置有一个痛点,按下去酸胀感很强,甚至不按的时候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有的人描述成“象是一根生锈的钉子钉在背上一样”,多么形象。而且这种感觉休息好时就会消失,劳累、生气、寒冷时就会加重,能够十分敏感的预测出病情变化。临床上嘱患者家属帮助每天按摩,或有虚寒表现的用艾灸的方法,多可起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作用。有的朋友可能不是冠心病,而是工作压力大,或情绪不稳定,也常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取此部位也多有良效。这就是在脏腑投影区直接寻找。3、在四肢交叉部位取穴,先定位好病灶,以脐为参照点,左右、上下交叉取穴,比如左侧踝关节扭伤,可在右侧手腕关节处找到痛点,按压这个痛点可以缓解。再比如坐骨神经痛一般实在臀部开始并向腿部放射疼痛的,所以在对侧的肩关节可以找到一个异常酸痛的痛点。按压此点可以迅速的止痛。这便是平衡针灸学中的臀痛穴。关于交叉取穴方面,有著作讲解的非常详尽。4、全息反射区:全息反射区大家最为了解的是足部反射区和耳廓反射区,前者得益于街头巷尾林林总总的沐足养生坊普及推广,医院都有开展“压耳穴防病治病”。这些反射区您也不需要记。买一张图有什么不舒服时查询即可,本站也有图片供大家查找。5、最后,您如果什么都不想找,或找不准,还有一个终极偷懒的小窍门。找一间比较好的按摩店,做一次详细的全身按摩,记下自己的痛点,然后回家,天天保健这些部位即可。然后告诉大家如果找对了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这在网上早有流传,我只是在这里解释一下: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这种压痛是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有些人还会出现痛感沿经络传递的特点。而且病情越重,经络阻塞越严重,胀痛感越强,每天按摩它,经络通畅后胀痛感会越来越轻,躯体症状也会随之好转。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经常做肩背部按摩的朋友多会有此体验,如果久坐工作方式或肩颈部过于紧张,在紧张的部位就会有结节出现,有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就是直接针刺在肌肉紧张特别是有结节的部位,疗效肯定;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这种表现多出现在覆盖皮肤较大面积的一些按摩手法上,比如说拍法,有部分朋友在运用拍法时会觉得并不是很痛,但皮肤刺痒难忍,有些会迅速发红。我一般会让他们改成半握拳敲打,力度更加深透,痒感会减轻。一段时间后躯体症状改善,刺痒感也会消失,再用中等力度怕打经络进行日常保健即可。④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亲眼见到的是一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在后背的肝俞、脾俞的部位有成片的色素沉着。还有一位久患咳喘的病人双上肢肺经有很多半个米粒大小的黑痣,发作期会增加,新增的是红褐色的,时间久了就会变为黑色。调养方面常常直接针刺在黑痣的部位,认为这样取穴可以疗效大增。但在临床中应用黑痣、色斑进行保健我做的比较少,体会不深,权且记录下来,供大家讨论。⑤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最常见的就是很多阳虚质的朋友腰部非常凉(肾俞),还有些女性朋友特别是产后的朋友小腹如冰,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温差非常明显,用手一试便知。这些朋友用灸法就再合适不过了。如果选准您自己的反应点,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保健,经过一个阶段的自我调养后,如果胀痛的穴位不那么痛了,硬结变小或消失了,原来发凉的部位变得温暖了,那您的体质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