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位于腹腔上部腰椎两侧,每个有拳头大小,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它对人体的重要性,如同排水系统对一座城市的意义,如果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再光鲜亮丽的城市都无法回避内涝带来的狼狈。
肾脏是个“内向隐忍”的器官,平日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即使累了伤了,也习惯沉默和忍耐,不轻易闹脾气。而等它真的累倒时,主人往往会措手不及。
欧美三大肾病权威学术组织称,目前全球至少有8.5亿人患有肾病,这一数字约是癌症患者的20倍,相当于世界人口的11%。庞大数字背后的隐忧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肾病。
“我觉得自己像个破包袱”
7月19日,《生命时报》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这里的患者几乎都要长期依赖“血透”,每周3次,每次4小时,有的人这样生活了二三十年。
70岁的李女士从年就开始做血透了。她告诉记者,20多年前,由于感到头晕、烦躁,她便听了朋友建议买了“龙胆泻肝丸”,吃了半年。此后的一次体检中,她查出血尿,进一步检查发现,肾脏已重度损伤。
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乱吃中药导致的。后来,李女士不得不提前退休,医院治疗。如今的她,两个肾、泌尿管和膀胱已全部切除。“血液透析机就是我的肾,说起来都是无知的代价。”李女士说。
方先生也是一位需要血透的重度肾病患者,才34岁。躺在病床的方先生告诉记者,他做血透没多久,看着自己的血液流出又流入,还会觉得恐惧。
频繁的血透和其他治疗,每月要花上万元,给他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为了支撑家庭,方先生的妻子除了本职工作,还找了一份兼职来做。“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破包袱,又重又没用。如果找不到匹配的肾源,不能做肾移植,我的生活就离不开血液透析机了。”
方先生说,早在8年前,他就查出尿蛋白异常,但没重视,后来出现乏力、腰酸、尿频,还是没当回事,直到头晕得厉害才就医,一查就是尿毒症。
“我国血透患者已超过40万人,频繁血透的确会给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专家告诉记者,肾病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等;继发性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肾病的根源是仅肾病本身还是其他疾病的一部分。肾病多是慢性的,从轻到重可分为5期:1~3期时没有明显症状,不易察觉,是治疗的最佳时机;4~5期,症状已非常明显,疗效就很有限了。尿毒症就是慢性肾病的第5期。
专家说,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已达1.3亿,患病率约为10.8%,也就是说,每十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病患者。且慢性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0~30岁的血透患者越来越多。
然而,公众对肾病的知晓率却很低,仅为6%~12.5%,临床上20%~3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其肾损伤已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成分。
为提高人们对肾病的重视,美国肾病学会、欧洲肾病学会和国际肾病学会日前共同呼吁,慢性肾病是“隐藏的流行病”,各国应警惕它悄然流行,提高肾病患者的早诊早治比例。
肾不好,全身吃不消
慢性肾病是什么导致的?研究指出,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的不断攀升,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已超过肾小球肾炎相关慢性肾病,成为中国慢性肾病的首要病因。
另有研究发现,我国住院人群中,高血压肾病也呈显著上升趋势,与糖尿病肾病相加,几乎占到了我国慢性肾病患者的一半。
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数量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归根结底在于饮食失衡(比如大鱼大肉、吃盐太多)、不爱运动、精神紧张、吸烟酗酒等原因。而很多人对慢性病控制得也不好,久而久之,肾的健康就搭进去了。
除了慢性病,药物滥用和感染因素也是慢性肾病的重要诱因。郑法雷说,某些中药材中含马兜铃酸,它是公认的肾毒性物质,乱服中药可能增加发生药物性肾损伤的风险。
长期、不恰当地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素、止痛片等西药,会导致同样问题。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也可能诱发慢性肾炎,比如扁桃体炎、牙周炎、肝炎、肺炎、艾滋病等。
肾脏一旦出问题,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受牵连。心血管病是慢性肾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0倍。
慢性肾病一旦发展到3~5期,大多患者并发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等。慢性肾病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以上,原因是,肾损伤会影响机体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不利于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造成骨代谢紊乱。
胡乱补肾反而伤肾
说到肾病知晓率低,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生活中到处都有补肾保健品的广告,“补肾”“养肾”的概念难道还不够深入人心吗?西医的“肾”和中医的“肾”概念不同,前者指的就是一个脏器,而后者是对一系列功能的概括。中医的“肾”除了主持水液代谢,还有藏精(与发育、衰老、生殖有关)、主纳气(协助肺的呼吸)等功能,涉及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专家表示,关于中医“补肾”,公众存在一些误区,盲目服用药物和保健品反而伤肾。
她举例说,腰酸、乏力、性功能减退是最常提及的肾虚症状,但不是所有上述症状都是肾虚导致的。比如,体质湿热的人,由于湿重阻滞造成气机不畅,也会疲惫乏力,影响性功能。
这类患者如果盲目补肾,好比火上浇油,越补越糟。此外,血瘀、肝郁、脾虚等也会影响性功能。即使真是肾虚,还细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且要看轻重程度,轻度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与西医所指的肾病不是一回事。这都需请专业中医师辨别,有针对性地应对,而不是自行补肾。
生活中如何预防肾病呢?郑法雷建议: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吸烟酗酒,注意膳食平衡,控制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合理体重,不能过度劳累;2.注重环境和个人卫生,尽可能预防致病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3.遵医嘱服药,不自行使用抗菌素、止痛片、中草药,以免误伤肾脏;4.健康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家族史者及65岁以上老人,最好能每半年检查一次;慢性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专家提醒,以下表现可能是肾病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能早诊早治:睡前没喝太多水,夜尿次数与量却增多;尿液中出现绵细、经久不散的泡沫;尿液呈粉红色或淡粉色;眼睑、手足、脚踝等部位发生水肿;年轻人如无高血压家族史,却长期高血压;频繁腰痛。
一旦查出肾病,不要被吓倒,早中期肾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只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治疗,很可能疗效不错。
这大概是最全的护肾攻略了
生活规律,性生活有节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日常生活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同时,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摄生》中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可见,房劳过度,精气外泄,易耗伤身体;节制房事,保养精气,即能抗衰延年,但也不可过分抑制性欲,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
科学饮食,多吃黑色食物
扁鹊指出:“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其意是,想要快速救治疾病,必须要用药,而想要身体康健,需要通过日常食物来达到疗养身体的目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
中医上有“五色食疗”的说法,即食物的颜色与五脏可以相互对应。即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肾色是黑色,所以黑色食物如黑芝麻、桑葚、黑豆、何首乌、黑木耳、黑米等便可用来养肾抗衰老。除此之外,从食物的“长相”中我们还能得到食补的一些启示,如沙苑子、腰果、猪腰子外形像人体的肾,即可食用以养肾。
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肥甘厚味、辛辣煎炸的食物,禁止吸烟、酗酒等。
恐伤肾,调节情志
人有七情,在正常精神活动范围内不会致病,但七情过激,则有损健康。《素问》中说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肾藏精,主生殖系统,即为生命的发动机,古代医家称肾为“先天之本”。
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就会导致肾肾气不固、固摄无力、气泄于下,造成二便失禁、遗精、阳痿等症状。
《黄帝内经》总结出“恬淡虚无”的调摄法,指出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处理,“自解”“自语”“自悟”,才能颐养真气,祛病增寿。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调节小方法:将双眼轻轻微闭,哼着你喜欢的小曲、京剧,或念着诗词,用你的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就能缓解负面情绪。
这么简单的动作,可以缓解情绪?
其实,十个手指的指腹都是穴位,叫十宣,最能开窍醒神,一直被历代大医当作高热昏厥时急救的要穴。
十指的指甲旁各有井穴,《黄帝内经》上说:“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昏聩为“病在脏”,所以刺激井穴最能调节情志,安神健脑。
另外,有抑郁情绪的人,经常会表现为整日疲劳不堪,四肢无力,连心里也觉得虚弱无力,吃饭走路都没精打采,甚至不知道哪里还能使出力气来。
俗语道:十指连心,只要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在桌上一敲,可令人产生喜乐。手指的微痛,立刻就会让您重新找回“心力”,这是人体中最宝贵的力量。
注重调养,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大家介绍有助于养肾、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两侧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还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等比较温和的运动,坚持练习,可以达到良好的养肾效果。
护好双脚,坚持泡脚
“晨散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就强调在睡前用热水泡脚。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在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引血下行,补益肾气,安定心神,有助于安睡。
足浴水温应在40℃左右,时间不少于5分钟,双脚要不停地互相摩擦,出浴后,立即擦干,并用手在涌泉穴揉擦二三百次。按摩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总之,老年疾病及早衰多源于肾精亏虚,真元耗散,阳气衰竭,故中老年人应注意保养肾气。
来源:人民网健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底部请随手点赞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