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是指上了岁数的人,在需要近距离阅读或工作的时候,出现视觉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俗称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老花眼一般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晶状体逐渐变硬后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也开始降低,致使眼睛的调节功能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
全球至少22亿人患视力损伤或失明,其中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本可预防或尚待解决。在患视力损伤或失明的22亿人中,老花眼患者占比最高。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截止年末,中国45岁以上的老花眼总人数为3.91亿人,预期于年将达到4.61亿。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随着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患者视近困难以致在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另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老视。老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大多出现在45岁以后,其发生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原先的屈光不正状况、阅读习惯、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
老花眼的误区:
误区A:远视和老花眼一样
远视和老花眼是2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花眼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当然是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远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误区B、有人说近视眼的人老了以后眼睛会变好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现象,眼睛逐渐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眼的人眼部也会产生诸多的衰老退化现象,也是会老花。
误区C:年轻不会老花
现代人读书看报、用电脑、手机,炒股等,一切都离不开眼睛。眼睛高度早衰现象普遍,老花眼有提前发生,以前是“花不花,四十八”,现在已提前至40出头。
误区D:老花眼会自己变好
不戴老花镜也能看书,出现这种情况,是得了早期白内障,晶状体发生了混浊,吸收水分后引起屈光变化,类似近视,正好“抵”去老花的度数,变得看近物可以不戴老花镜了。
老花眼的症状及危害:
一、老花眼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
老花眼为正在工作岗位,担当重任的中年人带来无尽烦恼,眼酸、眼痛、眼干涩、多泪、视物模糊、阅读疲劳。人到中年,正是风华正茂,大显身手的时候,却因老花眼而感到眼睛经常疲劳,做事力不从心。老花眼如没能及时治疗,便会越来越严重。
二、老花眼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老花眼会导致视物不清、眼疲劳、眼干涩、睡眠质量低、精力不济、恶心头痛等症状。许多人甚至部分医生过去都把它看成是一种正常现象,忽略了对老花眼的有效治疗,而造成中老年众多疾病的发生。如:眼部疾病恶化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黄斑病变等;脏腑功能衰退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等恶性疾病的发生。
远视是指事物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不正的状态。远视发病部位在眼球,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当眼球屈光异常或眼轴长度发生改变时,即可发生,可根据远视度数高低或是表现出来的不同症状进行分型。
简单来说,远视眼就是能看清远的,看不清近的。
轻度远视
远视度数小于度,在年轻时由于能在视远时使用调节进行代偿,大部分人40岁以前不影响视力。又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时难以发现。
中度远视
远视度数在度~度之间,视力受影响,并伴有不适感或视
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
高度远视
远视度数大于度,视力受影响,视物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
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幅度或能力下降,被调节所代偿的显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而且会因视疲劳过度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眼底病等),甚至失明。
远视眼的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在发育过程中,因遗传因素导致眼球发育停止或出现异常改变,使眼球的前后轴缩短,即轴性远视,是较为常见的发病原因。
2、后天性因素
因眼部肿瘤、炎性肿块等疾病压迫眼球造成的病理改变,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异常引起的病理性变化,或是眼部外伤引起的晶状体异常都可以导致远视的反生。
3、生理性因素
人在初生时眼的前后径较短,故很多婴幼儿表现为一种生理性的远视。眼轴随发育逐渐增长到成年后应当成为正视或接近正视。
其实,我们每个人出生时都是远视眼:
婴儿期:远视在~度;
1~2岁:远视在~度;
6~7岁:时远视基本消失,视力也基本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远视眼的症状:
1、隐性远视患者可无异常表现,多可通过自身调节代偿,超出代偿范围后需经散瞳才可测出真实度数,多表现为远视物正常,近视物模糊。
2、用眼时间稍长之后即可出现眼睛酸痛、酸胀等视疲劳的现象。
3、远视也可以发生全身症状,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
4、眼部变化:常见眼球较小、前房浅,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水肿或视盘炎。
远视眼的危害:一般人多觉得远视眼比近视眼危害小,其实远视眼是屈光不正中较严重,但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情况。远视眼由于多发于婴幼儿期,小孩子自觉性差,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错过最佳的矫正时间,会造成弱视和斜视,导致终生的视力残疾。
1、儿童中等程度远视常常是内斜视的祸根
据统计,儿童内斜视中约75%是由远视眼引起。正常眼睛注视近处目标时,除需要动用眼球屈光系统的调节以增强眼的屈光力,为保证双眼对准注视目标,双眼还需要内转,称为集合。
而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无论看远看近,都需要使用调节。过多的调节必然伴随过多的集合而诱发眼球内斜视,即俗称的“斗鸡眼”。内斜视不仅进一步影响视力,而且由于会破坏双眼单视功能及影响外观等,继而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2、远视是弱视的病因之一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眼内的光线在黄斑形成的物像模糊不清,影响视觉发育。正常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8。而未经矫正的远视患者看近或看远时,视网膜黄斑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而易导致弱视的形成。如果在儿童视力发育期内出现远视,就会引发不问程度的弱视。这时不仅会出现视力下降,还会出现眼位或一些视功能的异常。
3、度数较高的远视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也可伴有慢性结膜炎、眼睑炎等慢性炎症。
4、远视眼的近点较远,看近处物体时需要较大的调节力,所以有远视眼的人,出现老花眼的年龄较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