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外科学》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常见的皮肤病——毛囊炎。
这个病,特别喜欢长在头上或者背部。一旦长在面部,会给人的形象带来很大影响。
对此,中医有啥办法呢?来吧,我还是通过病例给你讲。
我早年学习中医皮肤病的基本诊疗方法时,听老师讲过不少案例。其中,我记得清清楚楚,就是贺菊乔老师,用五味消毒饮做基础,配合养血活血的治疗办法。
贺菊乔老师,不得了,是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在业内是执牛耳者,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在皮肤病治疗领域,有精深的造诣。
有一次,贺师接待一个患者。这个人啊,当时年纪42岁,男性。大概是三天前,他的左侧眼上眼睑的地方,出现了粟状物,同时伴随疼痛。他一开始,还没怎么在意。接着就发现,疼痛越来越厉害,而且左眼上睑肿起来了,连睁眼睛都费劲。这怎么办?赶紧去就医。
刻诊,见患者左眼上睑色暗红,有粟状物,口干、烦躁、睡不好觉。舌红、苔黄,脉弦滑。
就诊之前,医院,用红霉素软膏治疗,但是效果不好。
当时,贺师认为,这个就是毛囊炎,长在了眼睑上。于是,他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天葵子10克,皂角刺10克,乳香10克,大青叶15克,赤芍10克。
所有这些药,一共是开了5剂。
结果,到二诊的时候,患者疼痛基本消失,肿胀也大大消退。
这时候,何师把皂角刺和大青叶去掉了,加入丹参15克,当归10克。再投3剂。
结果,患者诸证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这个小医案,特别简单,但是用药比较经典。它当时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首先,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火热之毒蕴结,发于皮肤。患者舌红、苔黄、脉弦滑,烦躁口干、患处红肿,这个都说明,他属于一个实热证,属于火热之毒外发。
其实,这个病因病机,在毛囊炎患者身上是普遍的。你看,毛囊炎长在哪里啊?是不是脑袋上和后背上多见?脑袋是诸阳之会,阳气最盛。后背循行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那是阳气之海。所以,它和热邪,有天然的亲密关系。故而我们说,火热之毒外发,是毛囊炎的基本病因病机。
既然是热毒外发,那就要清热解毒。所以说,贺师的配伍里,就用了一个清热解毒最常用的古方子,叫做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饮,源于《医宗金鉴》。它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药组成。原方,金银花用30克,其他的各12克。当然,临证常有变化。
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