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于林徽因而言,徐志摩就像是她年轻时候的一缕春风,拂动着她那处事未深的心灵。在一个讲究诗意的年代里,徐志摩就像是她贴心的哥哥一样,能够懂她并且引起她的注意。
当最有才的男人遇到美丽的女人,总是会发生一些情缘缠绵的爱情故事,然后幻化成几多温润的记忆,融化为几多雅健的风情,散落于历史的长河中!
其中每每为人们道来的便是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四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今天就来听听不一样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吧!
美人计
16岁的林徽因被AI修复成了网红脸,闹呢?!
说起林徽因,你会想到什么?想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还是想到她为了保护古建筑而“着魔”?
林徽因的身上有着太多令人好奇的标签,民国第一才女,建筑学家,诗人,梁思成的妻子,徐志摩爱了一辈子的人……男人爱她,女人妒她。
就是在这些好奇心驱使下,越来越多人想要看清她的样子,AI修复林徽因的照片也就这样出现了这张是拍摄于林徽因16岁的时候,当时还是个小女孩的她随着父亲访问欧洲。
右边这张修复后的照片里的她虽然还是很好看,但明显“现代”了很多。粗眉,美瞳,卧蚕,嘟嘟唇,这些现代医美式审美被放到一个民国女子身上,真的是怎么看怎么不合适,就差割一个欧式大平行了。
我请问,这是认真的吗???这到底是AI修复还是PS重塑啊?
实际上,林徽因的眉眼是很清秀甚至有些浅淡的,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和气质。
来看没有被过度整修过的少女时代的她生着一张标准的鹅蛋脸,圆肉的鼻子和下巴看起来很稚气,小内双,三角眼,眼周肌肤紧实。但卧蚕?不存在的。
有很多人说林徽因的美在于她的学识和气质,但我觉得她的美绝对不是只存于内在。她的面部协调感很强,弯眉细眼中和了鼻子与嘴巴的肉感,微微下垂的眼角也在顺应着温和的面庞,整个人看起来淡雅柔和。
随着年龄的渐长,她的下颌轮廓愈发清晰,鹅蛋脸反倒生出了尖下巴,眼部脂肪也开始减少,看起来“肿肿”的小内双变得明显,眼睛看起来愈发深邃。
其实看到林徽因第一眼时最引我注意的是她的眉毛,她的眉形虽近似于柳叶眉但并没有完全复刻,眉头部分明显要比眉尾重很多。
一个原因是眉头的眉毛密度要比眉尾高,民国女子使用的“眉笔”,其实还是我们常在古装剧中看到的“黛”,黛在眉毛茂盛的地方更易着色,所以她眉头才会画得比较重;
二是眉头重能够从视觉上拉进眼间距,使眼神更聚焦的,而林徽因的眼睛形状偏窄,眉头轻会显得眼睛无神,所以她可能会用此方法来调整。
每每看到老照片里的美人,总能被她们的模样所吸引。在没有化妆教程,没有医疗美容的时代,她们用最简单的化妆品装饰自己。
珍妃的“咬唇妆”
说到AI修复,除了林徽因还有一位估计看到照片也要气得掀翻棺材板,那就是珍妃——他他拉氏。她常常被人提起,不光是因为样貌,还因为她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珍妃可以说是完全不符合我们现在对于美女的要求,额头横宽纵窄,上眼睑的厚脂肪压着一双瑞凤眼,鼻梁偏宽,颧骨扁平,两颊脂肪较多,下巴也是短短小小的。如果珍妃医院,医生肯定二话不说开始在脸上画线。
但用当时的眼光角度来看她,珍妃的脸,是标标准准的清朝阔太脸。那被修的整整齐齐的额角也完全符合清代审美,而且也便于梳理发型;鼻子厚实,脸颊圆润饱满,也正是财富的象征。
珍妃的“咬唇妆”其实看起来和现代的咬唇妆并不相同,实际上这种唇妆叫做“花瓣唇”,画法主要是用胭脂把上唇涂满,在下唇画出一片细长的花瓣形状。
在电视剧《苍穹之顶》中张檬饰演珍妃这一角色,化妆师就在她的唇妆上还原了清代“花瓣唇”的画法。
张檬的嘴唇比较薄,在画“花瓣唇”时并没有用口红来替代胭脂的质感,而是选用了水润度好的唇釉,使嘴唇看起来更饱满。这个唇妆还原度,真的要给满分了。
有人说阮玲玉代表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的最高水平,她是银幕上的新女性,生活中的弱女子。
阮玲玉的美更多来自于她的眉眼。她的眼睛虽是细长下垂的三角眼,但一笑起来却很有灵气,曾有人这样形容:“她在电影中的神态集中于一双超凡的眼睛上面,这种眼神有着某种神秘的意味,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她眉形整体跟民国时期流行的长蛾眉很像,纤细弯曲,从眉头到尾毛渐渐向下挂,微微呈“八”字样式。
但如果细看你就会发现,她的眉形不如长蛾眉那样弧度自然,眉前半段是比较平缓的,到了眉骨最高点骤然向下,画出一个明显的拐点。
其实这样的曲线也和阮玲玉的眼型有关,因为她的眼型就是从中部开始向下弯,这个不太自然的弧度正好可以用眉形来做呼应,让眉眼看起来更有整体性。
电影《阮玲玉》中,张曼玉的眉妆也参考了阮玲玉的眉毛画法,向下挂的眉形、转折的钝角都一模一样。
但不同的是,张曼玉的眼睛偏圆,眼尾收紧比较迅速,所以在画上相同的眉毛后,眼眉之间会呈现出一种不协调感。
实际上张曼玉适合的是弧度更流畅的弯眉,所以一些场次里,化妆师也根据张曼玉的眼睛形状对眉毛做出了调整。没有刻意求像,既保留住了长蛾眉的特色,也把张曼玉的美更好地体现了出来。
尤敏的腮红不在腮上
可能大多数人对尤敏都不太熟,她出生于中国香港一个戏剧世家,是年电影《家有喜事》的女主角,那时独一无二的玉女偶像,也是第一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她的名字或许很陌生,但是她的样子你一定见过,搜搜旧时的美女照,在胡蝶、阮玲玉这些大明星中间你肯定能找到她。
反正我第一次翻到她照片的时候,真的盯着看了好久。她很明靓、洋气又有种大小姐的娇贵,眼神很像那些叱咤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绝美佳人。
尤敏留下了很多彩色照片,这些照片让人们记住了一个更鲜活的她,同时,也为女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化妆思路,那就是,腮红不一定要打到腮上。
现在很多女孩子都在找不同的方式打腮红,从把腮红涂到苹果肌上,到把腮红当修容,再到把腮红涂在眼睛正下方模拟微醺,不同的腮红打法总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在显出好气色的同时,也能让面部结构变得更加协调。
而尤敏的苹果肌虽是比较饱满但走势向下,如果按照常规方式把腮红扫在苹果肌上,效果请参考幼儿园小朋友表演时候涂的红脸蛋。
所以尤敏很聪明地把腮红位置下移,换到了苹果肌的下方,微微斜上方晕染再顺接上两侧的修容,之后在苹果肌最高处用高光微微提亮。
这样不但从视觉上控制了苹果肌向下的走势,也让整张脸的立体感提升了一个度。
她的眉形也很有个人特色,眉峰呈直角式的挑起,整体线条与民国追求的平顺柔软正相反,她是有力度的。
眉头和眉腰粗直,而眉梢却急剧收窄微微内凹,这一个细微的弧线让她看起来俏皮许多。
复古妆容不单只是追求“看起来像”,那个时代的美人追求的也并不是“复制感”。
它不能和细弯的眉毛画等号,也不能和正红色唇膏画等号,能从不同的人脸上找到不同的灵感,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才最重要。
在文学上,林徽因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她的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活的明白,通透,待人待物又至情至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令人难以忘怀。
林徽因的一生,就像闪耀着光芒的诗句;
林徽因的诗句,如同晨曦中夺目的晶莹。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林徽因文集》(全三册)。
这套文集一共三册,包括《爱上一座城》《你是那人间四月天》《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爱上一座城》是林徽因的建筑学专著,她用清新优美的文字介绍中国建筑,别具风韵,雕梁画柱间,让人如入画境。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诗歌、散文集,她的诗歌曼妙多姿,她的散文情意悠长。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戏剧作品,文字细腻,感情真挚。她的书信,充满知性的妙语,再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读林徽因的诗文,仿佛置身她的沙龙,倾听她的诉说,那优美灵澈的文字,透露出优雅高贵的气质,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有网友在读到这套书时评价说:“一直都很喜欢林徽因,那样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活得明白,通透,待人待物又至情至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套书是精装版,印刷精美,装帧雅致,配得上林徽因这个风华绝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