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疱疹性咽頬炎和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不少宝宝不幸中招,不过请家长朋友们不要过度惊慌,我们家园相互配合,定能帮助宝宝安全避开病毒的侵袭!
上周,我园保健医冯静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疱疹性咽頬炎和手足口这两种幼儿高发病的培训,让老师们认识这两种病发生时的症状,以及这两种病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老师们都非常认真的听讲并记笔记。
疱疹性咽頬炎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程一般为4~7日,重者可长至2周。
二、怎么辨别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小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会将疱疹性咽峡炎与普通感冒、手足口病相混淆。
家长一般不会去看宝宝的嘴巴里,所以发现宝宝高烧,就误以为是普通感冒。但如果家长仔细观察的话,会注意到孩子的咽喉部、舌部甚至口腔黏膜处有疱疹,这就是疱疹性咽峡炎,与普通感冒是不同的。
还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嘴里长了疱疹,就误认为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三、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护理
1、万一宝宝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应该怎样治疗呢?
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因此没有特效药。
家长不用太担心,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靠护理。如果护理做得好,一般2—3天体温就下来了,一周左右就好了。
在护理时,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多喝水,既有降温、阵痛效果,又有利于冲刷口腔创面,利于恢复;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母乳/奶粉、粥;饮食应少量多次,千万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2、怎么判断宝宝快要自愈了?
疱疹性咽峡炎会经历水疱期、高烧阶段及溃疡期。对孩子来说,溃疡期是最难受的时候,孩子不发烧了,但是也吃不下东西。流口水是溃疡期患儿的明显症状,但这通常意味着孩子的病要好了
3、怎么判断宝宝病情加重了?
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出冷汗、面色不好、四肢发凉、频繁呕吐、高热不退等症状,这就表示病情较重,医院就诊。
另外要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峡炎一般5-7天可自愈,如果继发感染,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病程也会延长。
四、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注意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非常强,应采取隔离措施。患儿及无症状带病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均含有较多的病毒,会污染手、毛巾、水杯、玩具、餐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患儿口腔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所以咳嗽、喷嚏等也可造成传播。
五、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在预防上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些事情:平时给宝宝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同时家里要勤通风、晾晒被褥、消毒玩具,尽量避免去公共场合。
手足口病
手足口传染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是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1-2岁婴幼儿为主。染上该病后,孩子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屁股等部位会出现皮疹。
1
小儿手足口病因为与几种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似,不好鉴别,所以家长更应该仔细观察。
2
一般水痘是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疱疹性咽炎虽然也会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度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3
如果孩子染上了手足口病,一般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 会出现皮疹,皮疹的颜色是红紫色,少数患儿涉及四肢及臀部,躯干部极少。
4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由飞沫经呼吸道或是通过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洁的手经口进行传播。
5
该病具有自限,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要抗菌药物,该病也不会导致后遗症。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应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洗手。
6
夏天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要少让孩子去拥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7
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不必惊慌,一医院治疗,并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
祝愿每个宝贝都可以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润迪蓝天幼儿园秋季招生火热进行中~
欢迎小朋友们加入润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