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MGD与干眼构成的双重恶性循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图片 http://m.39.net/news/a_5813045.html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干眼病(DED)最常见的原因。MGD的形成主要受:眼睑炎,结膜炎,微生物的变化和泪膜不稳定导致,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

在年国际MGD研讨会中,对MGD进行了定义,并设计了MGD的病理生理机制示意图。作者认为,大会上提出的MGD发病机制,虽然比较详尽,但方案过于复杂,可能会限制其在临床的实践意义。

作者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将MGD与其相关的干眼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描绘出了双重恶性循环机制图(图1)。

图1,MGD与干眼的双重恶性循环示意图

通过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到:

MGD和干眼的发病均是“恶性循环”。MGD的循环可能源于自身微生物的改变,睑板腺内腺体的熔化温度升高,导致腺管堵塞,进一步又破坏睑板腺功能,导致恶性循环。干眼则是泪膜不稳定造成泪液高渗,产生的炎性介质破坏眼表以及杯状细胞,泪液分泌进一步减少而形成恶性循环。

MGD与干眼相互影响,构成双重恶性循环。二者均可导致泪膜不稳定,构成并共同促进双重恶性循环的发生。

双重恶性循环受多因素作用,是一类复杂的疾病状态。基于其复杂性,循环一旦激活,即使最初的病因弱化,仍可造成病情持续加深,病程迁延不愈。因此治疗也相对复杂。

接下来作者又绘出了用于指导治疗恶性循环机制图(图2)。

图2,在双重恶性循环机制中,不同的治疗对特定途径的影响

从图中能够看到,简单的治疗可能不能完全控制双重恶性循环的进程,如果对循环中的多点进行相应干预,包括通过眼睑保健、使用抗生素、抗炎、补充模拟脂质层的泪液等一系列措施,可以相应地控制病情。

作者认为,MGD的诊断基于一系列的体征和症状,其疾病分类学仍有待研究确定。此次定义的双重恶性循环方案,可以帮助创建MGD的分类学。新方案中,MGD应当定义为一类复杂的疾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障碍。

小编看来,双重循环机制较以往的描述既简练,又全面。可以用来解释复杂的MGD及相关疾病。能否得到学术界完全认同,还需期待。

来源:BaudouinC,etal.Revisitingtheviciouscircleofdryeyedisease:afocusonthepathophysiologyof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BrJOphthalmol.Mar;(3):-6.

相关阅读

刘祖国教授讲座:干眼与炎症

MGD专题(十)睑缘炎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届全国干眼学术会议—晏晓明教授“MGD诊治的再思考”

洪晶教授:MGD、睑缘炎与BKC的关系及长期治疗策略

干眼的诊断和治疗(3)

张明昌教授:黏蛋白缺乏型干眼诊疗要点及难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fangmingzhu.net/yfcs/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