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疾病,威胁着孩子的健康和生命,请家长提高警惕,充分重视,有效预防小儿春季流行病!
春季的常见流行病
1流行性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音哑和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天气变化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多进行户外活动,应经常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2肺炎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宝宝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宝宝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他与其他孩子隔离,避免传染;室内经常通风;保护孩子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3腮腺炎本病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它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痛、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
注意事项
1、发现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2、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4
流脑全称流行性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其病情发展极快,症状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状态。
注意事项
增强卫生意识,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发病。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
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
2、避免接触结膜炎患者。
3、孩子得了红眼病后,不要用热水清洗孩子的眼睛,以免损伤他的眼角膜。
4、不要擅自给孩子滴眼药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等成分。
6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出疹子”。首先表现为发热、两眼发红、流泪、怕光,发病后3-4天身体逐渐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逐渐蔓延到脸部、胸部、腹部、手和脚;2-5天皮疹出齐,这时症状最重;再过5天皮疹消退,症状减轻。
注意事项
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如果孩子皮疹加重,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出现嗜睡、精神差、拒食、面色不好等),要及时就诊。
7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孩子感染到水痘病毒之后,会先有十天到二十天不等的潜伏期才会发病。在孩子出疹子的前一两天,会有一些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接下来会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注意事项
关于水痘病人的治疗,一般抵抗力正常的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家长要注意:
1、避免直接的阳光照射,因为阳光照射会使皮疹加剧,让宝宝不舒服。
2、鼓励宝宝独自安静玩耍,并尽量避开那些还没有出过水痘的人。
3、将指甲剪短:有助于防止抓伤,引发感染。
7猩红热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表现症状:
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注意事项
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
春季幼儿保健常识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不含手指,不随地吐痰等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建议家长可以早晚用冷水为幼儿洗脸洗鼻,以增强幼儿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冷水洗脸最好是在夏季和春季天气渐暖时开始进行。
2户外运动,增强幼儿体质
春季气候适宜,阳光灿烂。幼儿经过冬天的寒冷天气,需要多进行户外运动,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春季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刺激造血功能,促进维生素的生成,从而有效的促进体内钙的吸收,提高骨骼对钙的摄取能力。还是要避免去人多拥挤密闭的场所,春季正是幼儿爬山、踏青的好时节,带幼儿外出舒展筋骨,不仅可以让他们心情放松,更可增强抵抗力。
3注意饮食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应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色香味全的营养食谱。需要做到营养均衡,保证幼儿能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满足幼儿的生长需要。春季气候干燥,多饮水,幼儿活动量增多会加大幼儿体内缺少水份,多饮水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减少患病的机率。
另外,春季气候也变化多端,忽冷忽热,注意为幼儿增减衣物。幼儿如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同时也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春捂"怎么捂
首先看温度。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厚重衣物;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
即使穿的少,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下厚上薄”。
孩子穿衣护住“前心后背”。
孩子穿衣公式较厚的羽绒服为9℃,薄羽绒服为6℃,稍厚些的弹力絮棉衣为5℃,厚羊毛衫为4℃,棉背心4℃,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给小朋友穿衣服,尽量层数多些,好加减。控制在26℃为宜。
你点个ZAN,小编就涨一毛钱工资!
小编的生活,全靠各位亲了!
编辑:郭莹来源:医院
-
大家都在看?1.8万人脱贫、老城区道路改造、医院
?滨州这个庙会不光人多,还有很多妇女慕名而来
?最新进展:滨州冻伤男孩已做完截肢手术,母亲看到后痛哭
?滨州人赶快去办这个证,还能享受这么多福利!
?大多数滨州人不知道的生活小细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