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人速扩散请不要这样逗孩子过年了请各

核心提示

快过年了,家庭聚会、朋友聚会时,逗孩子玩耍的事情不时发生。有些大人故意逗孩子生气;有人故意抢孩子的东西试探孩子是否“小气”;更有一些不当的行为,导致悲剧的发生……

年2月,小思在二伯的哄逗下喝了一两多米酒后便昏睡不醒,被紧急送医。最终被诊断为脑损伤和癫痫。

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被爸爸的朋友劝酒,共喝下二两白酒,最后不治身亡……

一位旅居德国的漫画家妈妈李点点,根据亲身经历画了十幅漫画。希望告诉大家,下面的十条请一定不要做!

TIPS这些事也不要随便对孩子做

请记住,小孩的自尊心一点也不比大人少哦~

下面这些事也不要对孩子随便做!不是危言耸听,这些行为虽然不起眼,但对宝宝却可能是大灾难!

1、抱住就使劲亲?小心“亲吻病”变脑瘫!

EB病毒又叫“接吻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以秋冬为多。通常,大人免疫力强,感染EB病毒后不太会有症状,但如果换成免疫力尚低下的孩子,就危险了。

EB病毒平时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传染途径以口对口传播为主,比如家长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等,都会发生感染。

当大人有发烧、感染、咽喉痛、发炎等症状时,还是“封口”为好,别跟他人特别是儿童亲吻或分享食物,免得传播疾病。

2、嫩嫩小脸捏啊捏?快拿开你的“毒手”!

民间有说法,小宝宝的脸蛋捏多了会流口水,长大了还容易歪脸。这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因为婴儿脸部皮肤薄嫩,口腔内腮腺组织发育不完善、脆弱、易受伤害。

婴儿4个月大时,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6至7个月时,大部分婴儿的口水分泌量会更多。但由于婴儿口腔结构的特点,这时期会出现正常的流口水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外界的一些刺激,例如用手捏婴儿脸蛋,将会捏坏嘴边的神经,增加唾液的分泌量。而带有消化酸的唾液更容易腐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产生湿疹、发炎等症状!

3、捏鼻梁让鼻子变高?感染发炎害宝宝!

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血管丰富,如果常捏孩子的鼻子,会影响孩子的呼吸,损伤粘膜和血管,导致炎性反应,从而容易被细菌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当婴儿有鼻腔感染时,捏鼻子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宝宝喜欢抛高高?谨防酿悲剧!

“抛高高,接住,再抛高高,再接住……”为逗宝宝开心,在空中抛接宝宝或将宝宝抛到床上,这个周而复始的游戏,对宝宝来说可是童年中最刺激的运动。医生提醒,此动作虽然可以逗乐宝宝,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宝宝颈椎发育尚未完全,容易出现扭伤、拉伤、错位等风险。曾经就出现过,爸爸在家和小女儿玩“抛高高”,结果失手将孩子跌死的惨剧!

5、“坐飞机”、“拔萝卜”?颈椎损伤易截瘫!

“坐飞机”是指,大人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这样不仅容易跌伤宝宝,还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发育。

而“拔萝卜”则是指大人用手箍住孩子头部使劲往上提,使之双脚离地,或者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有说法说这样能让宝宝长高,这绝对是错的!它很容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或者损伤孩子颈椎,引起截瘫。

6、逗弄宝宝“小丁丁”?小心染性病!

有些妈妈喜欢逗宝宝找自己的“小丁丁”,或者用手捏摸宝宝的“小丁丁”。但实际上,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较娇嫩,妈妈捏摸的时候容易损伤。

此外,妈妈手上沾染的病菌也会乘机侵入,这势必造成感染,报纸上就曾有因逗弄宝宝生殖器,造成宝宝患性病的报道。

7、最爱宝宝开怀笑?瞬间窒息最要命!

只要妈妈轻轻地挠挠小宝宝,他就很容易被逗笑,而且还咯咯地笑着手舞足蹈起来。看到宝宝这么高兴,妈咪们就会继续这样一直地挠宝宝逗他。但是你知道吗,如果妈妈一直逗宝宝,他就会一直不停地笑,但时间久了,他可能觉得难受了,却还是停不下来,也不懂得跟妈妈将。这样稍不注意,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

大脑缺氧不仅损伤大脑,还会养成口吃、痴笑等不良习惯,过分张口甚至会引起下颌关节脱臼;而进食时大笑,会引起强烈呛咳和吸入性肺炎,睡前若大笑,则会影响睡眠。这样下去,宝宝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马上过春节,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手下留情,别这样逗我的孩子!

(当面说不好意思,把这篇文章给他们看,让大家都能体谅为人父母的心。)

(来源于重庆晚报、综合现代快报、健康时报、

点点家的土小豆等,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感谢作者分享,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好吧,再扒一扒,那些年你们照顾错了的孩子

烫伤后给孩子敷点牙膏?

流鼻血了喊娃儿仰起头?

打喷嚏还在教娃娃拿手板儿去挡?

滴眼药水,直接就滴在孩子眼球上?

从没看过说明书,有伤口就先来个创可贴……

这些照顾娃娃的错误方式,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做过?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没有做过?

还有好心的舅舅叔叔姨妈姑妈们?

如果中过招,那赶紧来看看,遇到这些情况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一:烫伤

错误一:孩子被轻微烫伤后,涂牙膏、涂酱油、麻油、花生油……这些偏方不能用,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

不信?有图有真相!孩子烫伤后,被奶奶涂酱油↓↓↓

还有各路网友晒亲身经历,大家感受一下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

网友

伊伊殿:

我小时候被汤烫伤了,我娘也是给我涂的酱油。。。难道不是土方?

网友

麦考杰森-王小黑:

我还见过一个孩子胸背部2度烫伤,奶奶给抹盐的!(确定是亲奶奶?)

网友

caobentiaotiao:

碰到过蒸汽灼伤皮肤和眼睛的,旁边的人竟然给涂了醋,是醋啊,病人自己说当时觉得要瞎了。

网友

何晓威:

小时候在厨房炒菜被油溅到,老妈拿起料酒就往我手上倒。

网友

m:

我小时候一脚踏火堆里。先是一瓶白酒下来,后来是一碗酱油(就用碗打酱油的年代还没有生抽老抽之分),那火辣辣的揪心的痛我现在好像还记得,于是又给上了一支牙膏,晚上邻居老太太把她家古老尿盆送来了让把里面多年的尿垢抹上……

正确做法:立即到水龙头下冲洗,持续20-30分钟至疼痛明显缓解为止,再考虑脱掉(最好是剪开)烫伤处衣物或袜子,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处。如果起了水泡,切勿随意刺破。严重时要马上就医!!!另外,不要使用冰水浸泡(可能雪上加霜,进一步损伤烫伤部位),不要迷信各类神奇的烫伤药膏。

二、擤鼻涕

错误做法:还在捏住孩子两侧鼻翼,同时用力擤鼻涕?粑粑麻麻们,这可能会将部分鼻涕计入鼻窦引起鼻窦炎,或将鼻涕挤入鼻泪管引起结膜炎,还可能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正确做法:将卫生纸折成适当大小,用手指轻压一边的鼻孔,将气由另一边的鼻孔呼出,擤出鼻涕,然后再换边(如下图)。不仅家长们要学会,还要教会宝宝哦!

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在这里↓↓↓

三、打喷嚏

错误做法: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其实反而更易传播病菌!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中等大小的喷嚏只需几分钟就能通过飞沫污染整个房间。打喷嚏时如用手捂嘴,手上就会沾有唾沫,而手掌又经常接触其他人或物,很容易交叉传播病菌。

正确做法:打喷嚏时首选用干净的纸巾遮住口鼻,然后丢弃沾有飞沫的纸巾,如果暂时没有纸巾,用手肘遮挡可尽量减少病菌的传播(如下图)!

四、使用创可贴

错误做法:孩子擦伤、割伤,无论伤口大小,随便贴创可贴反而会引起发炎哦!创可贴只起到防水、防菌、防异物的伤口保护作用,只适用于伤口整齐、出血不多不需缝合的浅表伤口,如果伤口有流脓流水等情况,贴创可贴反而容易引起伤口发炎,甚至导致溃疡。错误给孩子用创可贴导致手指末端坏死面临截肢↓↓↓

正确做法:创可贴只适用于小伤口,且之前必须用洁净的水或者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用碘伏消毒后再贴创可贴才能有效防止感染。由于婴幼儿的皮肤肌肉娇嫩,不建议两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创可贴。

正确的创可贴用法在这里↓↓↓

五、如何滴眼药水

错误做法:直接将眼药水滴在孩子眼球上,还要揉一揉按摩一下,这样的方法错!大!了!眼球中间是角膜,将眼药水直接滴在眼球上,刺激角膜对眼睛伤害可不小!

正确做法:洗净双手后,拨开下眼睑之后,眼球与眼睑之间,形成了一个结膜囊,要滴在这个结膜囊里面,滴一滴就够了,约一两分钟后再睁开眼。

记得把下眼睑拨开,不是滴在眼球上哦!

六、免洗洗手液或湿纸巾

错误做法:有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做法,当孩子手弄脏后,用免洗洗手液或者湿纸巾擦手以完全代替孩子洗手。洗手是清洁+消毒两个步骤,而免洗洗手液只有消毒,并不能达到清洁的效果;而湿巾虽然能清洁+消毒,但因保存方式、质量等多种因素,洗手效果得不到保障。

正确做法:在有干净流水的情况下,建议还是用流水洗手!手心、手背、指间、手腕,指甲都要洗干净哦!如果孩子的手并不脏,只需消毒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另外,家长在选择湿巾时,特别要注意湿巾的成分、类型(比如手口湿巾、消毒湿巾、护肤湿巾……),注意密封性、保质期、选用正规厂家的湿巾给孩子用。

正确洗手LOOK↓↓↓

七、流鼻血

错误做法:流鼻血仰着头会让血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若是外伤后流鼻血,很可能是颅底损伤流出的脑脊液,堵塞鼻子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正确做法:坐下来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十分钟,以稍有痛感为宜;如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如图示↓↓↓

其实以上各种情况并不只针对孩子大人也应按照这些正确的方式照顾好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这些健康居家小常识你学到了吗?

本文转医院官方







































白斑医院有哪些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fangmingzhu.net/zzbx/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