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后,万物复苏,大地回春,阳气逐渐上升,人体的阴阳变化也是肝阳渐升,阴血相对不足的状态,除了眼疾,也容易有肝方面的疾病。
小儿常见的眼病:结膜炎,麦粒肿,霰粒肿等,尤其是结膜炎。春天容易出现的比如过敏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还有红眼病,也是结膜炎的一种,容易在即将到来的夏天高发。
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春天对应的是肝,所以春季,我们需要养护我们的肝,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由于本文超级实用所以篇幅较长
推荐收藏后详细阅读
过敏性结膜炎春天最常见小朋友因为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结膜通透性极强,是过敏性结膜炎多发人群。中医说法就是,小儿元气未充,如果加上先天体质不好,就容易被外邪侵犯所诱发。
这个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有季节性,周期性。春季秋季容易发作,到时间就发,季节过了就缓解,病程甚至可以迁延数年、十年之久。
主要症状是: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眼红、粘稠样分泌物等症状,婴幼儿不会表达,主要就是揉眼和流泪。如果频繁的揉眼睛,眨眼睛,流泪,球结膜水肿甚至黑眼圈,可以考虑患上了过敏性结膜炎。
有的孩子发病的时候会伴随在感冒症状,也或者是感冒之后会出现。
中药治疗的思路是:清热除湿,或养血祛风,或润燥止痒等来治疗。如果是外感风热,则选用消风散,主要表现就是眼痒难忍,伴有灼热疼痛。如果是湿热夹杂,就用清热除湿止痒的除湿汤。
急性期发作期我们能做的是先远离过敏源:比如花粉、尘螨等,可以可选用一些祛风止痒的药物,给大家一个参考方:紫花地丁15g、桑叶15g、荆芥15g、花椒3g、山楂15g。熬水熏眼睛。(如果用两三天无效,则就要找适合的中医具体辨证开方,调整用方。)
熏洗眼睛怎么操作?
熏,主要是指中药煎剂熬好好乘热气蒸腾上熏眼部;洗,主要是将中药滤去渣,取清液冲洗患眼,也可以用消毒棉签沾药液擦拭眼睛。一定注意消毒,药液不要渗入生水,沸水冷却后使用。如果眼部有新鲜出血或者有恶疮时候不要进行。
饮食方面忌口辛辣油腻的,多吃绿色蔬菜,喝粥等,增加运动,养护好脾胃,依然家庭护理体质的大方向。
红眼病:西医叫“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表现为:结膜的充血(就是我们说的眼白充血)、水肿(眼睛看起来肿肿的),伴有眼睛分泌物增多(眼屎),伴有流眼泪,看起来眼泪汪汪的,还有眼痛眼痒交替,如果出现畏光,可能已经累积角膜,要及时就医。因为眼睛看起来又红又肿,故而得名“红眼病”。
这个红眼病是会传染的。一般是泪液传播,比如揉了患病的眼睛,再去接触别的东西,别的小孩再去接触这个污染的东西,再揉眼睛,就有可能被传染。红眼病发病很急,潜伏期一般是1-3天,发病的3-4天达到高峰,病程一般不会超过3周。
此病的中医病名记载中有“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听名字就能感受到此病的一些特征:发病急,症状明显,传染性强等。
中医认为多是突然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结膜,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白,归属于肺。风热侵袭,邪客于肺,如果再加上肺经本身蕴热,则症状更重。因为是风热相关,肺相关,所以中医治疗的时候,多选用一些,清热疏风的药物。
可以选用中药液熏洗眼睛。参考的组方是蒲公英30g、野菊花30g,黄连10g,金银花15g,熬水熏洗眼睛。每日2-3次。
此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治疗:耳尖、少商穴点刺放血。临床上热重于风的还可以配合背部膀胱经的膈俞、肺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和大椎,曲池,天宗穴拔罐。(初学中医的童鞋们要在医森指导下操作)
发病期间不要吃发物,葱蒜韭菜辣椒、羊肉等辛辣刺激温热的食物,忌虾、蟹、鳗鱼、带鱼等海腥发物。可以适当吃一些清热的食物,丝瓜,苦瓜、绿豆汤,鱼腥草等。流行的季节也可以用菊花、蒲公英、金银花、桑叶等熬水代茶饮。
还有就是麦粒肿和霰粒肿麦粒肿:麦粒肿俗称“针眼”,是指睑缘生小疖,形如麦粒,红肿疼痛,继之成脓的一种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睑腺炎。
中医认为多是风热之邪直接侵袭眼睑,导致局部脉络淤滞,气血不畅,或者又因眼睑在五轮里面对应于肉轮,归属脾。所以平常脾胃虚弱,又好吃油腻生冷,就容易导致脾胃积热,上攻眼睑而形成麦粒肿。
症状主要有:眼睑的局部肿胀、疼痛、痒为主。眼睑边缘可以看到麦粒样硬节,压痛。一般早期多以肿、痒为主,小朋友可能就会出现揉眼睛的情况。中期为肿痛,如果成脓后破溃后症状会减轻。严重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
我们可以做帮助的是热敷。在初期,用蒸汽熏,热毛巾敷。处方:清热解毒类。金银花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热敷的时候注意温度控制,不要烫伤,闭眼进行,防止烫伤角膜。也可以热敷和冷敷交替进行。
药物外敷:一般适用于外眼炎症,药物注意要清洁无变质,无刺激性无毒性。切勿进入眼内,所以调成糊状的时候注意不要太清稀。麦粒肿可用清热解毒类的药物,临床常用三黄散,打成细粉然后蜂蜜调呈糊状,用消毒小纱布包好贴在眼皮上,晚上睡前贴,晨起取下来。
针灸:耳尖放血,放血1-2滴。尤其适合局部红肿疼痛较甚者。同时在眼周进行针灸,如:太阳、攒竹、鱼腰、承泣、合谷、列缺等穴。可以达到疏风清热,通络散结的作用。
刮痧:足太阳膀胱经上行于眼睑,所以在背部刮痧可以疏畅背部气机,通畅经络,可在膀胱经,督脉,肩胛骨内侧进行刮痧,刮痧找一些小米大小的小红点,少则一个,多则3、4个。然后用针挑破,挤出少量血水和黏液。
注意眼睑局部卫生:不用脏手和脏手帕揉眼睛;饮食清淡;切忌挤压。
霰粒肿——即睑板腺囊肿特点是眼睑内生的硬核,摸起来不痛,不红肿。多因痰湿、痰热互结。中医病名叫“胞生痰核”,“凡是睥生痰核,痰火结滞所致”。常因脾胃功能不好,运化痰湿的能力下降,痰湿滞留于上部络脉;或因好食肥甘厚腻,而导致脾胃消化不良,蕴结生湿热,阻滞脉络。
对于积食导致的脾胃虚弱,我们可以平常用小儿推拿来调理,比如捏脊,摩腹。配合手部穴位推拿,积食的推拿选穴可以试试:补脾经下,揉板门下(三揉一按或者一揉一按),掐四缝穴50下,推中脘穴,摩腹3分钟,捏脊3下;健脾的话:补脾经下,足三里下,背部脾俞,腹部摩腹3分钟。
中药治疗上,注重健脾除湿化痰,可用二陈汤加减,配合消食的药物,比如山楂,鸡内金等,如果湿热重,可加一些清热化痰散结的药物,如玄参,浙贝母,夏枯草等。
外治法有:
1.热熏。用蒸气熏蒸眼部,注意闭眼熏,以防烫伤角膜。如果没有蒸汽,就可以用热毛巾每天熨眼部,也是闭眼进行。
2.配合头面部的局部按摩,围绕眼眶一圈进行按摩,如眉棱骨、下眼眶。
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区别:麦粒肿在睑弦上,发病比较急,病程短,3-5日;而霰粒肿在睑板腺处,发病比较慢,病程长,数周甚至月。
麦粒肿有眼睑的红肿疼痛,疖肿处伴有压痛,红肿的点可能会化脓,破溃后常常自行愈合。霰粒肿眼睑皮肤颜色正常,可以看到有硬核凸起,压之不痛,甚至可以在眼睑内面看到肉芽组织增生。
通俗点讲:麦粒肿是发炎,霰粒肿是囊肿。
倒睫是指睫毛不规则或者向后生长,导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情况。倒睫可能长期摩擦眼球、角膜,导致结膜充血、血管新生,角膜浅层出血等问题,严重还可能导致角膜溃疡。
婴幼儿倒睫,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观察,平常用手按压下,帮助外翻,可以促进缓解。严重的话可以选择拔出。
中医认为阳主散,阳虚则眼楞急。随着年纪增长,阳气充沛,则会自行缓解。倒睫10岁左右还没有好,可以处理。
外治:可常常艾灸背部的身柱,强健体魄。
目剳(频繁眨眼)目剳——眨眼频繁,现在西医研究和维生素A缺乏相关。中医认为病机是:肝有风,此胆经有风热。病因包括: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脾虚肝旺;燥邪犯肺,目珠失润;肝肾阴亏,虚火上炎。
首先,注意排除是心因性还是病理性。首先排除是不是心因性,很多孩子眨眼,是为了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