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电池想必大家在生活中很常见
可是这样的一颗小小的电池
居然在一个保定3岁女童的鼻腔内发现
......
保定市莲池区的一名3岁女童趁大人不注意,将一粒纽扣电池偷偷塞进自己的鼻子,没想到,电池滑落下去堵在了她的鼻腔深处。9月2日,家长将医院耳鼻喉科救治,电池才被顺利取出,未酿成严重后果。
图片源于网络
9月1日,保定市莲池区一名三岁的女孩小雯(化名)突然右侧鼻塞,不停地流出黄色液体。医院都未检查出原因。
2日下午,家长带小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师李慧介绍,她借助纤维鼻咽喉镜看到鼻腔深处确实有异物,但看不清具体是什么东西。“当时孩子的鼻子已经肿起来了,家长也非常着急。”因为无法看清鼻腔内的情况,李慧决定使用专业的异物钩子进行盲取。经过一番努力,一粒纽扣电池竟然从小雯的鼻腔内取出。
纤维鼻咽喉镜的影像报告单
“人体体液有腐蚀和排异的作用,如果电池在孩子鼻腔内时间过久,电池外壳将会溶解,电池将会发生漏液,腐蚀性极强的电池液必将烧伤鼻腔黏膜,严重的话可出现鼻中隔穿孔,”李慧说,医院每年都能收治个左右这样病例,取出过花生、瓜子、黄豆、塑料球等各种异物,“9月2号当天就来了三个鼻腔异物的孩子。除了这一例外,还取出了一个纸团,一个扣子,都是采用盲取的方法。”
专家提醒
李慧提醒,年龄尚小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一些小的物件,不管拿到什么东西,总想往嘴巴、鼻子里塞。因此提醒各位家长,平时应将一些细小物件及可能成为鼻异物的物品放置在儿童不易取及的地方,一旦发现鼻腔异物,医院就医。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单侧鼻腔流涕,有恶臭等典型症状后,高度怀疑是鼻腔内有异物。鼻异物如果不及时取出,会引发鼻炎、鼻中隔穿孔。尤其是电池这样的,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处理不当,轻者会导致孩子鼻腔出血,重者则会将异物推向深部,如果坠入下呼吸道或胃肠道,会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烧伤,甚至危及孩子生命。因此,如果孩子不慎将异物放进鼻腔、口腔内,家长要及时送医处理,不要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延伸阅读家中这10样东西最危险
家长们看看你家有没有
这些物品真得放好了
对于儿童来说异物“十大杀手”排行榜
1、花生
2、瓜子
3、硬币
4、笔头笔帽
5、鸡骨头和鱼刺
6、钮扣
7、拉链
8、吊坠
9、电池
10、发卡
儿童吞入异物的情况一般分为三大类: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胃肠道异物。其中,气道异物卡在喉管或支气管处最危险。
家长们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判断: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暗发紫等症状。
异物卡到喉咙怎么办?
儿科医生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护,同时也要学会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遭遇异物卡喉时,“海姆立克急救法”可救命:
①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
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②应用于急救成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③用于自救
可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异物进入鼻腔怎么办?
异物进入鼻腔,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在孩子1岁半到2岁半期间,他们可能会把异物如豆类、钮扣、珠子、蜡笔、海绵等塞入鼻腔。
家长不要紧张急躁,更不能训斥和打骂孩子,以免孩子惊慌哭闹将异物吸入下呼吸道,形成呼吸道异物的严重后果。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强行取出异物,以免损伤鼻腔或形成呼吸道异物,应劝阻孩子哭闹,改用口腔呼吸,医院治疗。
异物进入眼睛怎么办?
眼睛里一旦进入异物会很难受,这些很小的物质往往贴附在眼球表面或藏于眼睑内,产生不同的磨痛、刺激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1.制止宝宝揉眼睛
眼睛里进了东西,宝宝自然会觉得不舒服,本能的反应就是用手去揉,这样做伤害反而更大。如果宝宝要揉眼睛,妈妈首先要制止他。
2.准备好凉开水给宝宝冲洗眼睛
准备一碗干净的凉开水(经煮沸后又放凉了的水)或者矿泉水,再准备一只干净的汤勺。让宝宝抬头,帮宝宝撑开上下眼睑,用汤匙盛水来冲洗眼睛。一定要将宝宝的头倾向进入异物的眼睛的那一面,即左眼进入异物就向左面倾斜,慢慢用水冲洗眼睛约5分钟。
3.让宝宝闭一会儿眼
等宝宝感觉稍微舒服点了,可以让他试着闭起眼睛,让眼泪自然流出。
异物进入耳朵怎么办?
蚊子、苍蝇、豆子、小沙粒、小钉子、小石子、小玩具等都可能进入耳朵。大多数耳道的异物,往往给人体造成不适感不是很强烈,这也容易被孩子忽略。时间久了,孩子便习惯了这类异物的存在,为异物损伤耳朵埋下隐患。
家长最好不要自行掏取异物,去医院找医生是最佳措施。因为人的外耳道是S形的,内部有狭窄区域,若自取方法不当,一方面可能把异物尤其是球形异物越捅越深,另一方面容易引起外耳道炎。当情况不复杂时,下面的几种不使用器械、不损伤耳道的方法可以在家尝试。
1.如果昆虫进入耳朵
利用亮光让昆虫爬出来。利用昆虫的向光性,将宝宝的耳朵对着台灯或者用手电筒照射,昆虫就会向着有亮光的地方爬出来。
利用油质液体引昆虫爬出来。在宝宝的耳道内滴入几滴橄榄油或婴儿油等油质液体,以隔绝空气,使昆虫窒息死亡,然后将耳朵朝下,让昆虫随液体流出耳朵。如果未能流出,医院诊治。
2.如果硬物进入耳朵
应使进入异物的一侧耳朵朝下,依靠万有引力让异物自行滑出。如果异物没有滑出,千万不要用尖锐物帮宝宝掏挖耳朵,医院就医。
若孩子耳朵若进了豆类等,千万不要用水冲洗,因为豆类遇水膨胀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发炎和感染,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
最好的抢救方法是预防
不少家长或许感到委屈了:“杀手”很多,防不胜防!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一是要经常叮嘱教育宝宝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鼻内、眼睛内,也不要将小东西放在身边;
二.是在玩玩具前,要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
三.要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让孩子食用;
四.是在进食时应避免嬉笑、讲话、打闹或行走、跑步。
小编提醒
千万不要轻信民间偏方
试图让异物自行排出
否则很可能伤到血管甚至危及生命
从而引发更大的危险
宝宝不懂事,爸妈可长点心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