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于神经科的眼痛

1、痛性眼肌麻痹(Tolosa-Hunt综合征),由于海绵窦的特发性肉芽肿性炎症引起颅神经的麻痹。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对激素治疗有效。诊断标准如下:(1)一次或多次持续数周的单侧眼痛,(2)第III、第IV和(或)第VI颅神经麻痹和/或MRI或活检发现的肉芽肿,(3)眼球疼痛突然发作时出现眼肌麻痹或在疼痛2周内出现眼功能障碍,(4)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疼痛和动眼神经功能障碍可缓解,(5)除外其他病因。(Tolosa-Hunt综合征仍然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需排除其他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病因,如肿瘤、淋巴瘤、血管炎、(硬)脑膜炎、Ig4相关疾病、颈动脉夹层、结节病、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冷冻性周期性发热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单神经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扩展:通过海绵窦的主要结构包括:颅神经3、4、5(v1和v2)、6、颈内动脉和眼交感神经丛。海绵窦的炎症有可能压迫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导致眼动障碍。动眼神经损害最常见。海绵窦综合征的少见表现包括V1和V2分布区的面部麻木和同侧Horner综合征。

2、青光眼:有眼眶后疼痛,伴有视力下降,眼压升高,前房变浅,可以鉴别。

3、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偏头痛出现于眼肌麻痹之前,疼痛位于额顶部或额眶部,为阵发性搏动性痛或跳痛,不是持续的针刺样或撕扯样痛。眼肌麻痹以第Ⅲ脑神经损害多见,很少累及其他脑神经。脑动脉造影为阴性。

4、眶上裂综合征:若动脉神经麻痹伴滑车、外展、三叉神经麻痹及眼睑水肿(静脉回流障碍),考虑为眶上裂综合征。还有视力减退。CT及MRI检查除外眶上裂处有眶内占位性病变。(动眼神经出脑干(中脑水平)后,进入海绵窦外侧壁,再和滑车、外展、三叉神经眼支部分纤维和眼静脉一起经眶上裂进入眼眶)。

5、海绵窦综合征:肿瘤:引起海绵窦外侧壁受压,逐渐出现Ⅲ、Ⅳ、Ⅵ、Ⅴ(第1支)颅神经麻痹(记忆:海绵窦,海绵窦,3、4、51、6),即睑下垂,眼睑和结膜水肿,眼球突出以及眼外肌麻痹。在三叉神经麻痹前,面部相应支配区有剧痛。有时有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海绵窦血栓形成:多由口、鼻、额窦之局部感染引起海绵窦之血栓性静脉炎。急性发热起病,眼窝和咽部有感染时,则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但亦有发热和菌血症的全身症状,亦有病因不明者。眼静脉受累后引起眼底视盘水肿和出血。海绵窦内动脉瘤:海绵窦内动脉瘤突然扩大时,先有同侧头痛和面痛,继有三叉神经第1、2支感觉障碍(或麻痹),复视,睑下垂,瞳孔扩大、缩小或固定等异常。

动眼神经走形:

1、动眼神经核团包括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上丘的腹侧。(中脑平面损伤,同时会有Weber、Benidickt、Claude综合征)。

2、动眼神经于中脑腹侧中线旁出脑干后,行走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位于后交通动脉下方,故出现后交通动脉瘤时,除动眼神经麻痹外尚有瞳孔散大(副交感神经纤维位于动眼神经表层)鉴别:若瞳孔正常,需注意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

3、动眼神经出脑干后,进入海绵窦外侧壁,再和滑车、外展、三叉神经眼支部分纤维和眼静脉一起经眶上裂进入眼眶。若动脉神经麻痹伴以上三支神经麻痹及眼睑水肿(静脉回流障碍),考虑为眶上裂综合征。(记忆:眶尖综合征:3、4、51、6+眼静脉)

4、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走形如下:眶上裂与视神经孔仅被一层薄骨壁隔开,位于眶尖部的炎症、肿瘤或异物可损害视神经和经过眶上裂的神经血管,出现眶尖综合征。此时,除动眼神经麻痹外,视力常受影响。同时,要注意Graves眼病。(记忆:眶尖综合征:动眼神经+视力)

5、入眶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及肌肉本身疾病均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瞳孔的两个反射:

1、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完成在中脑水平):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上丘臂---中脑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元---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双侧瞳孔缩小。

2、调节反射(调节反射需要经过大脑皮层):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部---枕叶内面距状裂两侧之舌回及楔回视觉中枢---上纵束---内囊---动眼神经运动核/运动副核---内直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双眼内视/瞳孔缩小/晶体变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NEURODAN

喜欢??赞我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fangmingzhu.net/yfcs/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