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小编身边朋友就有3个糖友。
糖尿病一旦确诊,意味着血液中的葡萄糖超出了正常范围。
听着仿佛没什么,但在专业医生眼中,糖尿病就是慢性癌症。
而想要良好地防治糖尿病,关键在于一个“早”字,早发现早治疗。
但小编问过身边的朋友,他们被确诊时,并不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只是睡觉的时候有2个表现。
糖尿病睡觉时的2种典型表现,也就是所谓的“三多一少”
1、总感觉口渴、小便次数增加
夜尿增多是糖尿病的3大症状之一,体内血糖值升高,人体会敏感地获取到信息,并自动将其排除,导致小便次数增多。
而总想喝水也是因为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2、深夜频频饥饿,体重却减轻
吃完就饿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机能失常,导致脂肪、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低下。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胰腺分泌过高的胰岛素,就会促使大脑产生空腹感。
在糖尿病初期时,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无论你吃多少食物,身体不能分解葡萄糖而产生能量,使脂肪和蛋白质加速分解,从而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热量,最终导致体重下降。
除了典型的“三多一少”,这些小症状你也得注意
1、伤口难以愈合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逐渐升高,免疫功能会相应的逐渐下降,结果是人体的自愈能力越来越弱。
这是由于高血糖阻止血液流通,延迟伤口的愈合时间,神经组织甚至还可能受损。
一旦出现伤口难以愈合等非常规现象,医院进行检查诊断。
2、白天犯困嗜睡
有调查显示,出现日间嗜睡的可能是其他人的近2倍。
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患者血糖高于正常,大量糖分由尿中排出,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甚至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减退,引起嗜睡。
3、皮肤瘙痒
皮肤类问题可能与血糖值低下以及尿频导致身体脱水有关。
自主神经损伤导致汗腺分泌减少,再加上长期高血糖状态,使皮肤黏膜处于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状态,引起皮肤瘙痒问题。
当然,出现皮肤瘙痒症也可能为真菌感染,还要加以区分看待。
4、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眼睛易疲劳
因为含量较高的葡萄糖在眼睛积聚,会改变其形状,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因此发生曲折,导致眼睛不能聚焦。
视力会发生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快速;瞳孔缩小且对眼底进行散瞳时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比正常人要差;反复眼睑疖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5、足部出现麻痹或疼痛
若足部出现疼痛感或者麻痹,也许是因为身体供血不足,还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
糖尿病患者最先从足下出现麻痹现象,然后逐渐转移至上半身。而出现麻痹的原因大多在于血糖浓度升高后,引起神经受损。
因此,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是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多是“病从口入”,糖尿病人都称它为“不死的癌症”,可见糖尿病还是让人很难熬的。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糖吃多了,其实比糖还危险的一种东西,很多人天天都在吃。
糖尿病隐形杀手——长期吃太多盐!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盐太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率。
每天多摄入1克钠(或者2.5克食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3%,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病率更是增加73%。
研究根据每日不同的盐摄入量将人群分成三组,分别是:
“低摄入组”(每日盐摄入量低于6克);
“中等摄入组”(每日盐摄入量高于6克且低于9克);
“高摄入组”(每日盐摄入量超过9克)。
结果发现高摄入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低摄入组人群高出58%。
对于有糖尿病高遗传风险的人,如果每天盐摄入量不予以控制,那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将是那些每日盐摄入量低的人的4倍。
研究指出,额外增加食盐摄入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糖尿病风险。
教你4招,摆脱重口味
重口味的人一般很难一次性改掉这个坏习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进行调整。
1、避免腌菜
尽量少吃腌制的菜品和调味料,如榨菜、熏肉、火腿、辣酱等。
2、巧搭食材
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清淡的食物和青椒、蕃茄、洋葱、香菇等食材一起烹煮,可互相取味,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
3、善用调料
醋、柠檬汁、苹果汁、番茄汁等酸味调料,可以增添食物味道,减少盐的使用量。
4、科学取代
市场上有富钾低钠盐售卖,不妨用它代替普通食盐。
糖尿病人,可以照着这个“餐盘法则”吃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
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
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除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