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睛明

睛明为经穴名(JīngmíngBLl)。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别名

目内眦(《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泪孔(《针灸甲乙经》),泪空(《针灸聚英》),精明(《备急千金要方》)、泪腔

出处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

穴名解

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

睛,指眼睛,本穴在目内眦,黏膜组织上,近于睛,主治两目红肿、怕光羞明,一切目疾,有明目之效,故曰睛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在明堂左右两目内也,以近于目眦,故曰精(睛)明。”

所属部位

面部内眦

特异性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

定位

标准定位: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

取法

快速取穴:正坐合眼,手指置于内侧眼角稍上方,按压有一凹陷处即是睛明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皮肤由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血管有内眦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其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睑内侧韧带,使睑板固定于眶缘上。营养眼球外结构的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的额动脉。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内直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内眦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动眼神经分布,并有滑车上,下神经和动脉经过。

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

功效与作用

睛明穴有明目疏风的作用。

睛明穴有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又是足太阳经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阳明脉多气多血,阴跷脉、阳跷脉主眼睑的开合,故凡外感诸邪、内伤诸疾所导致的多种眼病,主要是慢性眼病,均可治疗。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腰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取睛明穴又可治疗腰部病证。

主治病症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睛明穴在目内眦角,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故治一切目病,对郁热之证最宜,对暴赤肿痛、眦痒、翳障亦效。《针灸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睛明主之。”

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

睛明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

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夜盲;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刺灸法刺法

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时注意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避免造成内出血。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持针,于眼眶边缘和眼球之间缓慢刺入,直刺0.5~1寸,不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局部有酸胀感并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后要按压针孔片刻。

注意:针刺睛明穴容易引起内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出针时按压针孔1~2min,以免内出血。

睛明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眼部组织结构。

灸法

睛明穴禁灸。

配伍

睛明配合谷、风池,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结膜炎,目痒。

睛明配肝俞、光明,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

睛明配风池、四白,治疗近视。

睛明配合谷、光明,治青光眼。

睛明配太冲、肝俞,治夜盲。

睛明配风池、太阳、攒竹、阳白,治目赤肿痛。

按摩

睛明穴是治疗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按摩时用拇指指端按揉睛明,每次双侧同时按揉2分钟左右。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

《针灸大成》: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者,刺睛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

《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照,大人气眼冷泪。

《医宗金鉴》:睛明、攒竹二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翳眦痒,雀目诸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攀睛,翳膜覆瞳子,恶风泪出,目内眦痒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视物不明,大眦胬肉侵睛。

相关阅读

经脉系统——十二经标本论

《针灸学》(入门必读)

经脉系统——十二皮部

经脉系统——十六络脉

经脉系统——十二经别、六合论

经脉系统——十二经筋

??扫码留言??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fangmingzhu.net/zzbx/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