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药方便了,大家家里基本都有个小药箱,里面放着常用药。要是哪天有个头疼脑热的,医院跑,直接从小药箱里找点药吃,特方便。其实,有提前防病的意识是好的,但是有了病最好还是要找医生看一下,对症服药才靠谱。
对于家中的小药箱,你了解得多吗,你储存的药够吗,药物的类型正确吗,储存方式合理吗,这些因素都会对你及家人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这些方面你都不了解,那就好好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家庭常用药物的种类常用抗菌消炎药
谁还没个嗓子疼,拿个手电筒对着镜子一照,“啊”,扁桃体又红又大,发炎了,来点消炎药吧。常见的消炎药有:
青霉素类: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青霉素类药物主要对咽炎、扁桃体炎、蜂窝织炎、产褥热、中耳炎、肺炎等炎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氯霉素、红霉素等药物会干扰本药,所以不能同时使用;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抗凝,也要注意阿司匹林会延长青霉素类药物的血清半衰期,使药物在体内的留存时间变长,同时,青霉素还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如果家中有人两药同用,要预防出血的危险,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既往眼底出血等都会有出血的倾向。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胶囊、头孢克洛冲剂(再克)等,总体来说,头孢类药物的价格比青霉素类要贵一些,抗菌谱比青霉素G广,对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等有效。
大环内酯类:琥乙红霉素片(利君沙)、罗红霉素片、阿奇霉素片、克拉霉素片等,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对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百日咳、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有效。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胶囊、环丙沙星片、氧氟沙星等,其中的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是超广谱抗菌药,对很多炎症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诺氟沙星(氟哌酸)有一定的致畸性,所以孕妇、儿童最好不要服用。
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片,大家一般都用来治疗牙周炎和妇科炎症。
注意事项:抗菌消炎要最好在饭前服用,这样在经过胃的时候不会被稀释,可以较好的起效。但是像甲硝唑之类对肠胃刺激较大的药最好在饭后吃,这样可以减轻对肠胃的刺激。
常用抗感冒药
说起感冒,那就更常见了,感冒药应该是家中必备吧。目前比较常见的感冒药可以大体分为4类:
有抗过敏作用的:这类药物均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或苯海拉明成分,如氨咖黄敏胶囊、感康、泰诺感冒片、白加黑、快克、泰诺儿童感冒液、小儿速效感冒颗粒、感冒清片、感冒通片、VC银翘片、新康泰克胶囊。
解热镇痛药类:如复方阿斯匹林(APC),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复方苯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柴胡注射液。解热镇痛药物只对慢性钝痛有效,例如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牙痛、关节痛、月经痛,对于创伤性的剧痛是无效的,需要应用吗啡止痛。
抗病毒类: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抗感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或胶囊)、正柴胡饮颗粒、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或胶囊、片)、清开灵颗粒(或胶囊)、抗病毒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或胶囊)。
在服用中成药时,要看清药物是针对风寒还是风热,简单说,你如果感冒后浑身热得难受,口干、心烦,那一般就是风热感冒,如果感冒后怕冷、流清鼻涕,那八成是风寒感冒,用对药物才能药到病除。
注意事项: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等成分,所以不要同时吃几种不同的感冒药,这会使相同的成分分量不断累加,积蓄在体内导致药物中毒,像感冒灵、快克等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药量累积,会对肝肾造成伤害。另外,如果是单纯的病毒性感冒,那就对症治疗;如果同时合并炎症,就要积极地进行抗炎治疗。
常用止咳、化痰药
这类药主要有西瓜霜含片、健民咽喉片、西地碘片(华素片)、复方甘草片、盐酸溴已新片(必嗽平)、止咳糖浆、急支糖浆等。
咳嗽时要分有痰、无痰,如果有痰,在止咳的时候要积极祛痰,不然咳嗽被药物止住了,可是痰还在嗓子里,治标不治本。
咳嗽无痰时用咳必清、咳美芬、敌退咳、咳平等。痰多或痰粘稠时,应服氯化铵、碘化钾、必消痰、远志、桔梗等祛痰药。咳嗽且有痰时,可用止咳祛痰药,如复方甘草片、必嗽定等。对于孩子来说,糖浆要由于药片,一是便服味服,二是糖浆本来就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糖尿病患者服用糖浆时要注意有糖无糖,如果含糖就改服片剂)
胃肠用药
在胃肠用药中,止泻药有黄连素片、蒙脱石散剂(思密达);
助消化药有多酶片、酵母片;
缓解胃部受凉引起的疼痛药品有山莨菪碱片、霍香正气片;
通便药有开塞露、果导片。
注意事项:如果是病毒性腹泻,那就不要吃止泻药,拉得越干净越好,把毒素都排出来,如果没把毒素排掉就吃止泻药,那毒素留在体内隐患很大。促进胃动力的药和保护胃黏膜的药都要在空腹时服用,最好是饭前半小时。
除了这些,一般大家家里还会有诺氟沙星眼药水,利巴韦林眼药水,创可贴,风油精,红花油,关节止痛膏,追风膏,以及日常使用的碘酒、脱脂棉、体温计、镊子等消毒药品和器械。
常备药品注意事项常备药品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季节来配备
家有儿童的要备一些退烧、止咳、止泻、补钙药。家有老人的,要备一些助消化、补钙、抗菌药物。哮喘病人要配备一些化痰药、平喘药,高血压病人要配备一些降压药。春天要备一些抗过敏药品,夏季要考虑备中暑、预防蚊虫叮咬的药品,秋天要备一些止泻药品,冬季要考虑备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药品。
急救类药品——必须定期清空
像硝酸甘油、救心丸这类药,保存时应注意避光、防潮,避免高温。因为是救命的药,所以要注意有效期,千万别用过了保质期的药救人,拿生命开玩笑。
防暑类药品——随买随用
像藿香正气水、保济丸、十滴水等,因液体相对不稳定,有效期将至前就应更换。此外,干/鲜荷叶、西瓜皮、木棉花等药材是常见的夏日消暑药材,不建议“囤货”,随买随用即可。
消化类药品——只能冷藏
调整肠道菌群的三联杆菌、双歧杆菌主要用于治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肠炎等,需要放在2~8℃的温度下冷藏保存,不然有益菌会大量死亡,达不到治病的目的。
感冒类药品——避光以及尽快服用
维c银翘片遇高温或接触阳光容易氧化失效,应避免阳光直射;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应注意密闭,阴凉保存;美林应遮光保存,开封后放在冰箱里并在短期内尽快用完。
五种家庭常用药需放冰箱内
1.注射针剂: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
2.口服药:部分腹泻药,如:丽珠肠乐、培菲康。
3.外用药:治角膜炎、青光限的滴眼药。
4.栓剂:如:富康特、马应龙等。栓剂如不冷藏会软化变形无法正常使用,所以应放于冰箱硬化后再取出使用。
5.生物制剂:含有“生物”、“活性因子”等字样的药品,因其活性成分易变质、分解,所以均要放置冰箱冷藏。
止咳糖浆不可冷藏
人们常用的止咳糖浆、感冒糖浆等糖类制剂并不需要冷藏,只要在室温下存放即可。因为糖类制剂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会分层、降低药物溶解度,导致浓度下降。另外,一些外用乳膏保存温度过低也会影响药效。
眼药别直接滴在角膜上
夏季开空调,干燥的环境使人的眼睛感到千涩难忍。加之现代都市人工作忙碌,需要经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即使未患有其他眼疾,也容易出现眼睛疲劳、视力减弱、视野模糊等症状,这些情况都需要使用一些缓解眼部疲劳和有针对性治疗的眼用制剂。
需要强调的是,点药时不能直接滴在角膜上。点眼药前,首先要把双手清洗干净。可以采取坐位或半仰卧在床上,头稍后仰,眼视头顶方向,轻轻将下眼睑提起,使眼球与下眼皮之间形成一袋状称下穹隆。之后使眼药瓶垂直向下,距离眼睛2厘米至3厘米,将药水滴入袋内,然后轻轻闭上眼睛2分钟至3分钟,同时压迫泪囊部(在靠近鼻梁的眼角内),让药液在结膜囊内弥散,这样才能使药效充分发挥。
正确的服药方法
很多人认为吃药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实际上,吃药也很有讲究。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洗净双手,倒一杯ml左右的温开水,先喝一口水,润润喉咙和食管,然后把药含入口中,再抿一口水,将头向后一仰,把药与水同时咽下,紧接着将剩余的水喝完。
此外,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吃药时切忌干吞药片,或者只喝一口水送服药片,躺在床上吃药或者吃完药后马上躺下也不对。服药时不喝水,或者喝水太少,抑或刚吃完药就躺下,这样会使刚服下的药片粘在食管上,有些药的刺激性很强,会导致食管炎症、溃疡,甚至穿孔。对于卧床的患者,应该选择半卧位服药。
大多数口服药物,饭后服用即可。但是,抗酸药及治疗胃炎的药物,如氢氧化铝、胶体果胶铋,以及胃肠解痉药(胃复安)和胃动力药(吗叮啉)等需要在饭前服用,可增强疗效。另外,降糖药拜唐平,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服用,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胰酶、乳酶生在餐中服促消化的作用强;降血脂药立普妥,餐中服用吸收好;降压药达利全,餐中服用吸收慢,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服药间隔以说明书为准,一般1天量平分2~4次服药,以往的“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是不科学的。如果每天服用2次就早上8点、晚上8点各服1次,如果每天服药3次,就早上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各服用1次。
此外,再重点提醒大家一下,对于小毛病,自己吃点药危险不大。对于自己拿不准的症状,最好找医生解决,进行对症治疗。
-------------本文来自